各省最出名的状元分别是谁?江西这位状元名压群雄!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各省最出名的状元分别是谁?江西这位状元名压群雄!


各省最出名的状元分别是谁?江西这位状元名压群雄!

  2023-02-14 13:37:56     简体|繁體
http://m.993113.com/425635.html

文┃拾荒杂谈

(本文为拾荒杂谈原创,抄袭必究,欢迎转载!)

古代科举制考试一般分为三种,即乡试、会试和殿试(县试、府试以及院试是预备性的科举考试,主要为了资格筛选)。乡试即是“秋闱”,通过乡试的人一般俗称为“中举”,也就是成为举人,有了做官的资格(替补,或偏僻之地任职)。通过乡试的举人以及未通过乡试的举人都可以一同参加第二年礼部在春季主持的会试,又称“春闱”。通过会试的人称之为贡士,可以有资格进入最后一关的殿试。殿试一般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

科举

从武则天时期发明殿试,到宋仁宗前期的殿试改革这段时期内,殿试一般都是对贡士的末位淘汰制,没被淘汰的成为进士。但是后期被淘汰的贡士有的转而投往敌对国家,故后面采取全部及格排名制。因此后世就通常认为举人之后就是进士,这是因为宋仁宗改革,将贡士全部录取的缘故。

乡试第一名称之为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之为会元,殿试将贡士及格后分为三甲等级的进士,最高等级的是一甲,又称头甲,通常情况下有三人,被赐进士及第。头甲第一名就是状元。

虽说科举制度在隋朝开始创立,但真正将其完善还是在唐朝时期,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将殿试以及状元进行完善。故从公元622年产生第一位甲榜第一名开始,到公元1905年结束,这一千两百八十三年的科举殿试历史产生了很多的状元,如果只按照被承认正统政权的状元来看,有504名,如果加上十国、西夏、大辽等政权以及太平天国、大西国等短暂政权算起的话,那么数量能达到650人。另外这只是文状元的统计,同时还有武状元与之对应,人数上相差不是很大,但具体数量不可考。

人数达千人的状元,按理来说都是人中龙凤,万里挑一,所成就的事情也远非常人能比,但实际上,除了极少数外,大部分人都是平平淡淡,按部就班,除了状元这一荣耀之外,便再无任何闪耀之处。所以能从众多状元之中脱颖而出的绝对是百年难遇的天之骄子。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各省最出名的状元分别是谁?

河南——吕蒙正

宋制衣冠

吕蒙正是今河南洛阳人,于太平兴国二年,即公元977年高中殿试一甲头名,成为状元。曾三任为相。因履历深而进爵位为许国公。和北宋开国功臣——韩忠献王赵普关系亲密。且善于提拔人才,北宋中期名相富弼就是吕蒙正提拔出来的官员。可以说北宋早期名相之中,吕蒙正是承赵普,启富弼。

山东——王曾

王曾是北宋早期的名相,出身于北宋青州益都,即今天的山东青州。

王曾于北宋真宗咸平五年,即公元1002年成为殿试状元,同时他也是当时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是历史上少有的连中三元之人。

宋制衣冠

上面说了北宋初期名相吕蒙正,他的侄子后来也成为宰相,名为吕夷简。而王曾和吕夷简之间相爱相杀,可谓北宋早期的一大官场乐事。最后二人都升国公爵位,吕夷简是许国公,而王曾是沂国公。

山西——王维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出身于唐朝河东王氏,古河东郡主要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

王维

王维作诗出名,但他在科举考试上面更是行家。他于唐玄宗开元九年,即公元721年进士及第。但此处尚有一个疑问,因为唐朝早期和中期的时候,殿试状元才开始施行不久,所以在一些人物史书资料当中只提及到中进士,或者进士及第,并没有明确标记为殿试状元或者甲榜排名。但进士及第只会授予头甲三名,故因此认定王维是状元也并非是空穴来风之说。

陕西——柳公权、郭子仪

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可谓是状元当中字体写得最好的一位了,而他的陕西老乡郭子仪则是状元当中军事能力最强的一位,原因就是郭子仪为武状元出身。

按照时间顺序来说,郭子仪比较早,按照时间推算应该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武科异等进士及第,去世时间是公元781年。而柳公权是公元778年出生,于唐宪宗元和三年进士及第。这二人可以说是唐朝中期陕西顶尖人才的最强接力吧。

安徽——黄观

科举制的最高成就是高中状元,但是状元也是要分三六九等的。有些状元在会试或者乡试的时候勉强过关,但是到了殿试的时候便大放异彩,历代状元中很多都是这样的黑马。但是与之相对应的也有很多发挥异常稳定之人,他们在正式科举三级考试时,每一次都能拔得头筹,这就是连中三元,纵观整个科举史,也只有十九位状元曾经达到这种成就。

但连中三元就是古代应试的最巅峰吗?并不是,还有一种传说中的难关叫做“六首状元”,即县试、府试、院试三种预备性科举考试中成为魁首,正式的科举乡试、会试和殿试又连中三元。简单来说就是逢考必定第一名。

一千多年的科举史,六百多位状元中仅有两位能解锁“六首状元”的成就,一位是清朝的钱啓,另一位就是出身于今天安徽省池州市的明朝状元黄观。

纵观黄观此人的人生,可以说是既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他成为六首状元,且在殿试的时候答卷深得朱元璋之心,故在后面青云直上,仅用八年的时间就入主礼部,担任正三品的右侍郎。不幸的是,他和方孝孺以及黄子澄一样,都是建文帝身边最死忠的儒臣,因此在明成祖朱棣靖难后,黄观耻于为永乐朝臣,便与妻女投河而死。

如果未有朱棣靖难,或者黄观并未身死,以他的成就或又会是一代名相。

江苏——张謇、翁同酥

籍贯江苏的状元数量在清朝时期达到了井喷状态,从顺治三年,即公元1646年清朝第一次科举开始,到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为止,两百五十九年的时间产生了共114位状元(不包含太平天国和大西国),其中籍贯江苏的状元数量达到了四十九位,占四成有余。

在这四十九位江苏籍贯状元中,有两位影响了晚清的发展。第一位是出生在北京,四岁回到祖籍江苏常熟的翁同龢,他与咸丰六年,即公元1856年成为殿试一甲第一名,高中状元。历任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刑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大臣等,并两任帝师,先后辅佐授读同治和光绪皇帝。

翁同龢在光绪进行维新推行之举重担任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他是晚清维新方面的导师,但是其目光始终具有局限性,和李鸿章之间多因为此事产生矛盾。但无论如何,翁同龢是对晚清发展影响相当大的人。

第二位影响晚清发展的江苏籍状元就是著名实业家张謇,说来也巧,张謇的祖籍也是江苏常熟,出生地为江苏南通。

张謇于光绪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高中殿试头甲第一名。并于第二年奉张之洞之命创办大生纱厂,从此开启了他实业家、教育家的生涯。

张謇

张謇认为实业才能兴国,并余生致力于民族工业,他的举措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就此带动了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并开创了实业之风。对于晚清后面百余年的经济发展而言,张謇的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

江西——文天祥

不管是唐代的王维,还是宋朝的吕蒙正,亦或者明清时期的黄观、张謇等人,他们的状元知名度远不及这位来自江西吉安的南宋状元——文天祥。

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即公元1256年,文天祥中贡士后参加殿试,因对答流利工整,并切入要害而饱受宋理宗夸赞,于当场点为殿试状元,言曰“此天之祥,乃宋之瑞”。因此文天祥又改字为宋瑞。

彼时的南宋政权早已经烂入股骨,病入膏肓,在北方蒙古的强力威胁下已经开始风雨飘零。德祐元年,即公元1275年,元军攻宋,与虎谋皮的南宋承受不住强大的蒙古骑兵,只能节节败退。而此时因故赋闲在家的文天祥散尽家财,组织武装进行抗元,但奈何人少势寡,于三年后的祥兴元年被俘。在面对元军威逼利诱的情况下,文天祥仍苦苦坚持三年而誓不屈服,最终英勇就义,死前向南跪拜,终年四十七岁。

文丞相不是历代状元当中官职最高的,也不是最富有的,更不是深得帝心,手握重权的官员,他为官清廉,不贪墨不渎职,家有结余也必定接济他人或组织抗元,高中状元之后与奸相弄臣势如水火、不共戴天而被迫致仕。但就是这么一位任何条件都不突出的文臣,却以最炽热的忠心捍卫了民族气节,人类所有的高尚节操在文丞相身上被彻底展现。

文天祥,是一种精神,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一种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卑不亢,敢于抗争的至高无上精神。

受资料以及祖籍地待考等限制,其余省市最出名状元尚未写出,有兴趣的读者,或者未提及到家乡的读者可以查阅家乡县志,再下方评论区评论出自己家乡的状元,让更多的人进行了解。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