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撰文陆黎阳秦妤杨宇□图片由浙江省荣军医院提供
【开篇语】秀水湖波潋滟,杏林之风蜿蜒,杭嘉湖平原的沃土上孕育出了深厚的中医药文化,这里有淬炼古方、悬壶济世的老一代医者,更有青囊金针、革新剂型的年轻医生……让我们走近“我嘉名中医”,对话杰出的岐黄传承者,聆听嘉兴的中医智慧。
【医语录】康复就是与时间赛跑,我们必须争分夺秒。
在浙江省荣军医院的特需诊间里,每周四下午都能看到一位沉稳的医者,仔细询问并查看患者情况,手持一枚似针似刀的工具,在患者病灶精准操作。不过片刻,患者紧锁的眉头便舒展开来,活动受限的肢体有了明显恢复。
这位穿梭于门诊室与治疗室之间的医者,是浙江省荣军医院党委书记张新根。人如其名,三十年前,他引入一项新颖的微创中西医结合技术,从此扎根嘉兴大地,开创了嘉兴针刀专科先河,被患者亲切地称为“嘉兴针刀第一人”。
他从基层走来,兢兢业业在中西医结合路上前行三十余载,将传统的针刀智慧变成了惠及百姓的现代医学宝藏。虽然已经是医院的管理者,但张新根仍坚持每周出诊,凭借着手中一把小小的针刀,为数十万患者解除了病痛。
初心:从乡土情怀到医学使命
张新根的从医之路,始于最朴素的愿望。
“学医一方面遵从父母的意愿,另一方面也是对治病救人的一种向往。”生于农村的他,自幼目睹乡亲们因常年劳作饱受腰肌劳损、骨折脱位等病痛折磨。“因为治疗不及时,很多人落下了终身残疾,影响到了整个家庭。”这种切身感受,让他立志学医,尤其倾向“见效快”的骨伤科。
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求学期间,中医骨伤科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更坚定他的选择。“手臂脱臼,手法一拉当场复位;腰腿疼痛,一针下去痛感减半。”这种当场便能为患者解除痛苦的成就感,让他痴迷于中医骨伤科领域,从此再未离开。
突破:一枚针刀开启微创骨科新纪元
1995年,是张新根从医生涯的转折点,也是嘉兴针刀医学的起点。
当时,已在省荣军医院工作六年的他,被临床中的一个现象困扰颇久:传统骨科的治疗方法,对软组织疾病还缺乏理想的技术,吃药镇痛、针灸推拿,效果都不太理想。
一次偶然的学术交流中,张新根了解到一种新兴疗法——针刀技术。“这是中医针灸针和西医手术刀的完美结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软组织的治疗效果要强于针灸。”怀揣“为百姓提供新治疗选择”的初心,张新根果断北上求学,师从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学成后毅然在嘉兴成立首个针刀专科。
“刚开始,老百姓一听见‘刀’就害怕。”面对质疑,张新根一边耐心解释:“这不是手术刀,它更像一枚针,只有5毫米的刃口,不用切开缝合。”另一边,他从见效快的常见病种入手,用疗效说话。为了推广这项技术,张新根数年如一日,坚持下乡到海盐通元卫生院坐诊,让基层百姓了解并接受这种创新疗法。
当时有一位受肩周炎困扰多年的村民,右臂抬不起来,无法穿衣,晚上更是因手臂剧痛难以入眠。张新根为他施行针刀松解治疗后,当场手臂就能抬起,经过几次巩固治疗,患者基本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诸如此类的一个个成功病例,成为针刀技术最好的“活广告”,口碑相传间,针刀疗法声名传扬,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信任和支持。
前来求诊者,除颈椎病、肩膝关节疾病、腰腿痛外,也不乏各种疑难杂症。通过几年的努力,张新根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他的门诊颇有名气,并逐渐在嘉兴医界崭露头角。
如今,张新根和他的针刀团队,不仅要服务本地的患者,每年还要接诊来自江苏、江西、上海、安徽等各地的大量患者,甚至还有海外患者慕名而来。这既是对他医术的认可,也是对针刀疗效的最好证明。
攀登:从“手摸心会”到“精准导航”
针刀操作在“盲视”下操作的局限性,让张新根意识到:“必须推动技术创新,让治疗更精准、安全。”他牵头成立了嘉兴市针刀微创治疗重点实验室,致力于针刀可视化研究。
如今,超声、CT、C臂机等现代影像技术,让针刀治疗从“经验操作”迈向“精准导航”。“过去只能凭医生的悟性和操作手感,现在能清晰看到病灶位置、神经血管走向,治疗效果大大提升,同时有效避免各种损伤。”比如弹响指(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在B超引导下可以精准定位卡压点,针对性进行松解切开,同时有效保护肌腱和周围神经血管。
不久前,有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患者,因椎管狭窄导致神经根卡压,出现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跛行,多家医院建议其手术治疗,但患者不愿接受,慕名找到了张新根。张新根团队为其进行CT和磁共振检查后,在CT引导下精准实施了神经解压术。整个治疗过程仅30分钟,患者症状就得到明显缓解,避免了开放手术的痛苦和风险。
深耕:科研临床双轮驱动发展
在临床实践的同时,张新根始终没有停止科研探索的脚步。
他带领团队聚焦针刀微创治疗和骨再生两大方向,在颈腰痛治疗、骨质疏松诊疗等领域深入开展研究,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其中在nature子刊(中科院一区)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14.7分,成为嘉兴地区该领域的“领跑者”。
“我们对中药、经方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张新根介绍,团队正在通过动物实验,从数千种中药中筛选具有促进骨伤愈合作用的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选择。科研与临床的相互促进,让针刀医学的发展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张新根的推动下,针刀技术正在向着中西医结合、现代医学结合大道行进,但张新根的目标远不止此,“针刀疗法需要建立更加清晰、明确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和疗效评价标准,像针灸一样,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使命。”
传承:培育针刀医学新生力量
作为学科带头人,张新根深知人才是关键。
他注重梯队建设,秉持老中青三代针刀人才培养原则:“选好苗、强内修、走出去”。团队每周组织传承中医经典学习、可视化操作实战病例交流,鼓励年轻医生参与科研、撰写论文。
在团队建设上,他特别注重专业包容性,团队中不仅有骨伤科医生,还有针灸推拿、超声科、疼痛科等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通过这样的整合,治疗手段更多,疾病覆盖面更广,集思广益,最终治疗效果也会更好。”如今,他的团队已有十余名针刀专业医生,每年还接收大量外地医生来院进修学习,成为浙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针刀诊疗教学基地。
愿景:推动针刀技术走向世界
展望未来,张新根有着清晰的规划蓝图。新的实验室即将启用——一千七百多平方的空间将为科研创新提供更好条件;与浙江理工大学、嘉兴大学的合作正在深入推进,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启动科研项目;医院还规划建设骨伤微创诊疗中心。
他期待将中心建设成“浙北地区以针刀医学为特色,微创可视化为优势,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骨伤诊疗高地。但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针刀医学发展面临的瓶颈,“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针刀器械创新和可视化研究,推动成果转化。”
从青丝到华发,张新根用一把针刀书写三十年的初心承诺,践行省荣军医院的服务理念——仁心仁术、患者至上。他率先在这条路上踏出了第一步,身后也有越来越多年轻医生循着他的足迹,坚定地走下去,让针刀这项充满中医智慧的特色技术,为更多患者带去健康和希望。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