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卫服务落地追踪:“呼吸之痛”如何缓解?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卫服务落地追踪:“呼吸之痛”如何缓解?


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卫服务落地追踪:“呼吸之痛”如何缓解?

  2025-10-04 19:48:31     简体|繁體
http://m.993113.com/1092477.html

秋分过后,天气转凉,71岁的老吴往年此时总担心慢阻肺病发作。但今年有了专项监测,他安心不少。

自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等公布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卫服务项目以来,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如何筑牢“健康保障线”?成效如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否“接得住”?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健康档案筑起基层第一道防线

“吴爷爷,今天血氧饱和度不错,请继续做好家庭氧疗,下周我带肺功能仪上门复查。”9月26日,宜昌市秭归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陈金凤准时打去随访电话。

接电话的是老人吴延翔,曾是慢阻肺病“红色高危”人群。今年5月吴延翔病情出现反复,该县家庭医生团队迅速启动转诊机制,经过住院治疗并结合家庭氧疗、中药调理,目前其风险等级降至“黄色中危”。

吴延翔的经历是我国基层慢阻肺病防治的缩影。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并提供有关服务记录表,供各地参照执行;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相关内容纳入2024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大纲,并指导各地加强基层设备配备。

肺功能检测仪、规范化雾化室……在杭州市拱墅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硬件不断升级。中心负责人蒋天武说,目前筛查高危人群5480人,确诊78人,均已纳入基本公卫服务定期随访对象中。

“当前针对慢阻肺病的基层健康防线正在初步构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国家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办公室副主任杨汀说,将慢阻肺病管理“沉”到基层,是实现早发现、早干预、规范治疗的关键,有助于扭转该病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规范治疗率低的“三低”局面。

从“忍一忍”到主动管理还有多远?

对患者而言,政策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健康意识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石家庄市栾城区柳林屯乡,62岁村民老王曾是位“老烟枪”,常年咳嗽,去年冬天被确诊为慢阻肺病中度。

老王说,卫生院医生每个季度都来回访,指导他用药、戒烟、做呼吸康复训练。“以前走几步路就喘,现在能慢慢溜达到村头跟老伙计下棋了,喘匀乎气真得劲儿!”

杨汀表示,慢阻肺病患者最怕急性加重,每次住院不仅花费大,肺功能也会断崖式下降。规范的长期管理能显著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延缓肺功能衰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地区仍存在覆盖不均衡、患者认知不足等问题。

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甘静雯说,研究显示,仅0.9%的患者知晓自身病情,明确获得诊断的比例为18.9%。部分患者未掌握吸入器的正确使用方法,还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在急性加重时不知如何应对。

多方合力让基层“接得住”

专家表示,要让基层“接得住、管得好”,患者“愿意治”,需多方合力、系统推进。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正牵头组织呼吸、全科、康复、护理等领域专家开展线上培训,落实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自今年4月课程上线以来,近15万名基层医务人员参与线上学习,近8万名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合格。同时,109名专家下沉到10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近3000名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

“当前基本公卫随访与临床诊疗仍存在‘两张皮’现象,公卫人员填随访表,医生填病历。”杨汀建议,推动数据互通与服务融合,使医生在诊疗中同步完成随访。

甘静雯建议,在社区建立“慢病一体化”管理模式,集诊前、诊中、诊后于一体,配备相应设施设备,由全科医生统筹服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及时识别与转诊急危重症,并开展随访、健康教育及上门服务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组织编写基层慢阻肺病防治管理指南,进一步规范服务内容和流程;指导各地统筹发挥紧密型医联体体系优势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用,为患者提供稳定、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加强数字赋能,推动人工智能在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中的应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