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天地东台里经过10年筹备后亮相,以百年东台路为主轴构建了8.8万平方米的“街区+盒子”格局。
短短不到600米的东台路,曾经坐落着上海第一个受正规监管的古玩市场,近30年里,它见证了中国文物收藏的风起云涌。2015年,这个地块迎来拆迁,全部商家搬离。经过10年筹备,国庆前夕,“新天地东台里”正式亮相。
整个项目以百年东台路为主轴,覆盖6500平方米的全景天幕,并通过绿色连廊、下沉式阶梯露台等,构建约8.8万平方米“街区+盒子”的开放格局。为了迎接国庆中秋假期,开业活动“新天地玩车节”集结了50余辆珍稀古董跑车,打造城市中的“移动博物馆”。同期,新天地广场、新天地时尚与新天地湖滨道推出环街区汽车文化特展,实现街区之间的联动呼应。

20余年来,上海新天地不断“长大”,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老街新生?在瑞安新天地高级商业总监李振辉看来,是“让老地方长出新故事,让新空间接住老情怀”。“以前人们来东台路是为了寻宝,那么现在来东台里也有开宝盒的感觉。”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上海开埠以来,有很多新生事物和文化交流在此发生,“希望能把这种时髦摩登的生活带回来”。
一楼沿街的16扇消防门成了最好的画布,“东台集珍”公共艺术展通过12段故事串联起东台路的传奇岁月。未来,更多以“东台”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将陆续推出,比如东台好市、东台宝盒等,同时联动章太炎故居、喇格纳小学等十余处场景。

东台路风云
东台路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全长仅586米,1985年建起花鸟市场,随后整合附近会稽路的文物地摊商贩,形成蜚声海内外的东台路古玩市场。上世纪90年代起,这里常年聚集着200多家店铺,经营各类文物,与北京潘家园齐名。
东台路上熙来攘往,古董生意在花鸟市场之间展开,弄堂口老虎灶的茶盏交错间也悄然进行着买卖。这些都被“东台集珍”记录下来,12段传奇往事被绘成壁画,其中既有惊心动魄的古玩交易趣事,也涵盖近现代生活的启幕、流行文化的开端等城市记忆。

靠崇德路的北端,一幅《瓶珍熙攘过闾巷》重现了当年的市井烟火和文人雅趣。银幕硬汉阿诺·施瓦辛格高举瓷瓶在市场中穿行、书画大家偶遇吴昌硕铭刻砚台……通过多位艺术家的创作,更多东台路的珍贵回忆被一一打捞。
《商周彝鼎擦肩过》讲述了东台路代表商号“大德堂”的故事。其创始人是民国时期上海收藏界的重要人物徐梦华,曾向国家捐赠商代青铜器等文物。后来,其外孙赵凯华继承了商号的经营,他曾赴日深造,推动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回国。
第一财经2017年的报道《东台路风云》曾经回溯这条小街与它惊心动魄的30年。上世纪90年代,东台路的古玩商构成多元化,有的是收藏世家出身,也有的是学术积淀深厚进而下海经商。
除了古玩珍宝,东台路也是百年来中西文化交融的前沿阵地。曾在此居住的黎锦晖于1927年创作《毛毛雨》,以爵士乐混搭江南小调,唱响都市流行乐的先声。评弹名家严雪亭开创性地借由电台与唱片打造“空中书场”。他们共同推动了中国音乐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新天地又长大了
相比世纪之交的石库门改造,20多年后再造“大新天地”面临新的挑战。
这些年,上海大型商业体不断迭代,同质化困境却难以破解,面临着新业态冲击、运营效率下滑、空置率上升等压力。
9月中旬,瑞安房地产将旗下“新天地”从商业项目品牌升级为社区品牌,全面整合旗下住宅、办公、商业与文化生态。新体系下,包括上海青浦的蟠龙天地在内的原以“天地”命名的六大项目,统一更名为“新天地”。所有的新天地社区将通过空间、内容、服务层面的更新,开启社区生活的更多可能。

随着东台里的正式亮相,上海新天地的东侧片区将与以石库门街区为代表的西侧片区形成增量与互补,推动大新天地向“城市复合功能都心区”升级。
在东台里的东北角,已经入市的太平洋新天地三座写字楼,预计到2025年底整体入驻率将突破60%,其中T1大厦以250米高度成为上海新天地的最高峰。李振辉在导览中提到,目前T1(出租率)全满,T2达到70%。
作为其配套商业,东台里规模达到8.8万平方米,以上海最大的全景天幕联动五座裙房,超过六成品牌设有露台或外摆区。在李振辉看来,这种私密惬意又开放流动的场景,能有效强化夜间消费吸引力。
另外,东台里特别引入具有夜经济属性的多家首店与创新业态,为周边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夜生活选择,比如AICINEMA&PARTYKING中国首店打破影院与娱乐边界、沉浸式剧场星空间63号·叙界空间带来独家剧目《梅尔泉》等。
10月6日“新天地玩车节”结束后,东台里开业季还将陆续推出多场活动。10月9日,澳网嘉年华率先登场,解锁“澳网时刻”,同期还有上海时装周的相关活动;11月,“垂直跑摩登嘉年华”在太平洋新天地T1大厦举行。据悉,东台里将打造一系列以“东台”为名的系列活动,并联动上海时装周、上海国际花展、燃冉艺术季、体育赛事、年末节日庆典等城市活动。
(活动方供图)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