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甜蜜”持久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为何如此顽固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一场“甜蜜”持久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为何如此顽固


一场“甜蜜”持久战: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为何如此顽固

  2025-07-28 06:13:41     简体|繁體
http://m.993113.com/1080949.html

■南宁华厦视光眼科医院赵华平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顽固性常令患者和医生深受困扰。往往患者经历多次药物和激光治疗后,还是容易复发。这种疾病为何如此难以攻克?让我们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复杂机制。

认识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的“水灾”之惑

黄斑是视网膜中央一个仅约5毫米的区域,承载90%的视觉功能。当长期高血糖破坏视网膜血管的完整性,血液中的液体和蛋白质就会渗漏到黄斑区,出现黄斑区水肿,常导致中心视力模糊或扭曲、视物颜色变淡、视野中央出现暗点,严重时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

顽固性的四大根源:为何DME如此难以对付

1.多重病理生理机制的复杂交织: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重病理生理过程交织的结果:

2.血-视网膜屏障。视网膜有着特殊的防御体系——“血-视网膜屏障”(BRB),这道屏障可以严格调控视网膜与血液间的物质交换。BRB由紧密连接的内皮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组成,糖尿病会破坏这种紧密连接,导致液体渗漏、蛋白质溢出。一旦BRB被破坏,修复极为困难。即使血糖控制良好,已受损的屏障也可能无法完全恢复。

3.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外,炎症因子经常被忽视。VEGF确实是导致血管渗漏的关键因素,但研究发现:30%~40%患者对抗VEGF治疗反应不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同样重要;不同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主导因子。这就解释了为何单一靶点的治疗效果有限。

4.代谢记忆效应——高血糖的“幽灵”。代谢记忆效应表明:即使后来血糖控制良好,早期的高血糖损害仍会持续;蛋白质糖基化终产物(AGEs)长期积累并引发炎症;线粒体DNA损伤可能无法逆转。这意味着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目前主要治疗方式各有优缺点

1.抗VEGF治疗(一线治疗)。优点:直接靶向主要致病因子,对60%~70%患者有效。缺点:需要频繁眼内注射;部分患者产生耐药性;无法解决VEGF非依赖的病理过程。

2.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优点:对局灶性水肿有效,效果持久。缺点:可能损伤视网膜正常组织;对弥漫性水肿效果有限;可能加重缺血,有视野缺损风险。

3.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优点:广谱抗炎,对VEGF非依赖型DME可能更有效。缺点: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需要重复治疗;给药方式受限(注射或植入物)。

4.血糖控制:是基础但仍有不足。优点: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DME发生风险约30%。缺点:无法完全预防DME发生;对已形成的DME改善有限;低血糖风险制约了强化降糖。

突破困境:新兴治疗策略与综合管理

1.多靶点联合治疗。针对DME的复杂性,治疗方向:抗VEGF药物+抗炎药物联合使用;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开发同时靶向血管渗漏和神经保护的新型药物。

2.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治疗负担的新技术:抗VEGF缓释植入物;基因治疗提供长期VEGF抑制;新型给药方式(滴眼剂等)。

3.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应用AI技术进行早期筛查和风险预测;治疗反应性评估;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4.全身综合管理。DME治疗必须与糖尿病整体管理结合:血糖、血压、血脂的协同控制;肾脏并发症的监测(糖尿病肾病与DME常共存);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适量运动、健康饮食)。

患者应对策略:与“顽固”水肿共处的智慧

早期筛查至关重要。1型糖尿病:确诊后5年内开始年度眼科检查;2型糖尿病:确诊时即应检查,以后每年复查;妊娠糖尿病:孕早期和孕中期各检查一次。

此外,还要坚持规范治疗,做好居家监测,进行全身状况管理,保持积极心态等。

结语:虽是顽疾但并非不可战胜

虽然目前DME尚无法完全根治,但通过早期干预、规范治疗和综合管理,大多数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保留有用视力。医学界对DME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新型治疗手段的研发也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