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首志雄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每天默默承担着500多项工作任务,如凝血、解毒、代谢、合成、免疫功能等,但它的痛觉神经却极少,即使受伤也“不声不响”。因此,常见的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发生时都不容易被发现。全球每年新增肝癌病例超过90万例,中国是肝癌高发国家。从健康肝脏到肝癌的演变并非一蹴而就,通常经历三个关键阶段。大家应积极防治,全力保护肝脏健康是预防肝癌的核心。
从正常肝脏到肝癌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肝炎——肝脏的“无声炎症”
肝炎是肝脏损伤的起点,主要由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长期酗酒或脂肪肝引发。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会持续复制,导致肝细胞反复受损和修复,形成慢性炎症。据统计,80%的肝癌患者有乙肝或丙肝感染史。酒精性肝炎:长期过量饮酒会使肝细胞内脂肪堆积,引发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肥胖、糖尿病等因素可诱发脂肪肝,若不干预,可能进展为肝炎甚至肝硬化。
肝炎早期症状隐匿,可能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需通过血液检测(如肝功能、乙肝五项)早期发现。
第二阶段: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不可逆的结构破坏
若肝炎未得到控制,炎症会刺激肝脏产生大量胶原纤维,逐渐形成纤维化。当纤维化范围扩大并形成假小叶时,肝脏进入肝硬化阶段。肝纤维化:此时肝脏仍有一定代偿能力,但弹性下降,B超可能显示“回声增粗”。肝硬化:肝脏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门静脉高压、腹水等并发症出现。约20%的肝硬化患者会在10年内发展为肝癌。肝硬化虽不可逆,但通过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戒酒、控制代谢指标可延缓进展。
第三阶段:肝癌——从癌变到转移
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可能因基因突变发生癌变,形成原发性肝癌(以肝细胞癌为主)。
高危因素:乙肝/丙肝背景、黄曲霉毒素污染(霉变食物)、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如氯乙烯)。隐匿性:早期肝癌可能无症状,中晚期则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体重骤降等症状。肝癌早期筛查(如甲胎蛋白AFP+肝脏超声+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科学护肝的六大核心措施
1.防治病毒性肝炎。接种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肝癌的最有效手段,新生儿及未感染者均应接种。定期筛查:乙肝携带者每6个月检查肝功能、HBV-DNA和甲胎蛋白;丙肝可通过核酸检测确诊,抗病毒治疗可根治。
2.控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约2两白酒),女性减半。戒酒干预:已有肝损伤者需完全戒酒,避免陷入“少量饮酒有益”误区。
3.管理代谢健康。减重与运动:BMI控制在18.5~24之间,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可改善脂肪肝。饮食调整:减少精制糖和饱和脂肪,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深海鱼),避免霉变食物。
4.避免肝脏毒性物质。用药谨慎: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过量可致肝衰竭,中药(如土三七)也可能伤肝,需遵医嘱。环境防护:减少接触含苯化学品、装修污染等。
5.定期监测与筛查。高危人群:乙肝/丙肝患者、肝硬化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者应每6个月做一次肝脏超声+AFP检测+异常凝血酶原检测。新技术应用:肝脏弹性检测(FibroScan)可无创评估纤维化程度。
6.优化生活方式。睡眠与情绪:熬夜影响肝脏夜间修复,长期压力会升高皮质醇水平,加剧炎症。中医调理:枸杞、菊花泡水可辅助护肝,但不可替代正规治疗。
破除护肝常见误区
误区1:肝功能正常等于肝脏健康。真相:早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可能正常,需结合超声和纤维化检测。
误区2:保健品能修复肝损伤。真相:多数保健品未经严格临床验证,过量摄入反而增加肝脏负担。
肝癌的演变是一个渐进过程,从肝炎到肝癌可能长达数十年。通过疫苗接种、戒酒、控制代谢疾病等手段,可显著降低风险。记住:护肝不是短期任务,而是贯穿一生的健康承诺。定期体检、科学干预,才能让肝脏保持“沉默而强大”的生命力。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