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一个方法,让孩子积极自信起来,变得内心强大,告别消极、拖延、逃避。
你有没有遇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
在挑战面前,总说“我不行”
有借口,我就拖延
做事不积极,情绪低落
怕当众讲话,不敢举手发言
一遇到困难,就想逃避
总之,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孩子遇到问题总是很消极,对自己没有信心,怕做不好或者在意别人的眼光,缺乏积极进取之心,我儿子就常这样。
比如,有一次和儿子聊天,我问他为什么不当小组长,咱不说当班长了,当个小组长什么的也可以啊,儿子说,不行,我怕做不好,做不好老师还得批评。
我一听孩子想到的都是消极的一面,其实是对自我的否定,不自信,这样会让孩子自卑,逃避挑战。
看过一本小学生心理书中提到,用正能量的语句替换消极的口头禅,正能量的语句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
所以我就引导儿子,让他说说当小组长的好处,他说可以加分(班里老师给孩子的积分),比别人多得分,其实也挺好的。
儿子又说其实当小组长也没什么难的,就是收作业、发作业、检查作业。
是啊,只要积极、自信起来,没有什么是“不行”的,凡事“先试试再说”,只要努力,没有什么能难倒你。
小提示:引导孩子多说正能量语言,孩子会积极自信起来。
再如,儿子写作业,总是找借口拖延,其实也是积极性不足。我就让孩子用“5分钟起步法”,就是先坐下来开始写5分钟,5分钟之内不能离开书桌,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等,5分钟内专注写作业,孩子只要进入状态,就能很轻松地持续进行下去了。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做事只是停留在“想”的层面,真正能让孩子抛开所有借口,还是积极行动起来,去迈开第一步。
后来儿子还当上了班长,写作业也不再拖拉,由原来不敢在班级发言变得积极主动发言了。
小提示:引导孩子积极行动,迈开第一步或开始第一次,接下来就容易了。
新学期开学,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养成哪些好习惯,目标是什么?儿子自信地对我说,他是第一个发言的,他说完其他同学陆续说,我及时表扬了他,要知道以前如果老师不提问他,他是不会主动发言的。
老师也夸他变化很大,孩子做事积极、自信,性格也开朗多了,能把控自己的情绪。
内心强大的孩子,学习是主动积极的,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情绪能够自己掌控,人际交往也更加顺利,和同学相处得好。
其实,儿子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告别消极、拖延、逃避等,积极自信起来,主要得益于我用了一个方法:陪他读《漫画小学生心理》系列书。
因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孩子进入小学,算是正式踏入了学校这个小社会,开始真正地与世界相处、与人相处、与自己相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会遇到许多问题。
比如怕出错不敢回答问题、有坏习惯不知如何改、和好朋友感情破裂了、被家人或老师冤枉了、考试紧张、被人嘲笑了等等问题压在孩子身上,让他们烦躁、胆小、不积极自信、有不良情绪等,孩子不知道如何摆脱,就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而《漫画小学生心理》系列书用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把孩子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心理难题展现了出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内心,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一点一点地变得内心强大,成为心境良好、意志坚定、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健康的少年。
这套《漫画小学生心理》共4册,包含自信力、积极力、自控力、社交力,每一本书有20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通过4个小板块(心理测评、心理小困境、怎么做、一点点成长)解决一个心理问题。
孩子很积极参与心理测评,书中小故事中主人公遇到的心理小困境自己也会遇到,孩子读起来熟悉有兴趣,每个小故事下面总结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方法(方法明确,可直接用),以及战胜困境后的收获和成长。
小提示:书中“这些话可以派上用场”,让孩子多读几篇,成为自己的话。
比如,《自控力》我有很多小情绪,生气、难过、兴奋……我好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伤害到自己和他人。用20个小故事讲述我的自控之路,我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我能控制自己。
《自信力》我怎么自信起来呢?用20个小故事,讲述我的自信之路。我重新认识自己,不会让苦难消磨自信,我可以更勇敢,我会努力争取我想要的。
通过《积极力》走出消极,找回积极力,越积极,会让事情变得越简单,积极起来,可以变得更好更强大。
通过《社交力》可以出色地表达自己,妥善和他人沟通,和老师同学交流更顺畅。
小学阶段,孩子的三观开始建立,开始拥有独立的人格,在这个关键时期,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开朗、积极乐观、情绪稳定、有好的人际关系的少年?这套书给出了答案。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内心更强大,点下方给孩子带回家吧。
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印象不深刻,通过阅读故事,才能心领神会。孩子从小积极自信、心理健康,青春期以及以后走上社会就不会出问题。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