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英雄蔡正国,歼灭英军重装甲营、冲锋向前的身影永映心中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朝鲜战争英雄蔡正国,歼灭英军重装甲营、冲锋向前的身影永映心中


朝鲜战争英雄蔡正国,歼灭英军重装甲营、冲锋向前的身影永映心中

  2023-02-14 13:39:10     简体|繁體
http://m.993113.com/425646.html

1950年10月19日黄昏,东北地区气温已经接近零下,鸭绿江畔,志愿军第四十军冒着绵绵秋雨跨过鸭绿江,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程。

1950年10月的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的先遣部队已经先于大部队进入朝鲜侦查情况,为了隐蔽行踪,他们昼伏夜行,避开大路,在朝鲜的崇山峻岭蜿蜒前进。夜色中的山林一片寂静,只有敌人的夜航侦察飞机不时的在头上轰鸣,不断投出一串串闪光耀眼的照明弹。

带领这支部队的正是志愿军第4军副军长蔡正国,大部队进入朝鲜之后,战斗很快打响。

经过10月25日至11月5日的第一次战役,11月25日至12月24日的第二次战役,朝鲜战场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共同打击下,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一路败退至三八线。

蔡正国是江西省永新县人,1932年23岁的他参加了红军,并在第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蔡正国跟随部队踏上了长征之路。长征结束之后,蔡正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时期蔡正国已是第四野战军的著名战将,被誉为常胜师长。

1949年7月蔡正国升任第40军副军长,1950年带领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结束后不久,蔡正国受命到志愿军第50军任副军长。不久后,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第三次战役打响了。

1950年12月31日,志愿军集结6个军在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的配合下,分左右两路向在三八线设防的联合国军发起了全面进攻。第二次战役之后,美军和南朝鲜军退派三八线,志愿军越过三八线,然后向南扩大战果,进而与美军进行最后的决战。

1950年12月31日,处于联合国军第一道防线的临近,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气温降至零下,几颗闪亮的信号弹刮过夜空,密集的炮火拉开了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的序幕。

伴随着轰鸣的炮声,在副军长蔡正国的指挥下,志愿军第五十军的前卫突击部队冲进江中,冲过冰冷刺骨的临清江水涌向对岸。在200公里宽的战线上,30万中朝士兵冲破防线,一批批志愿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倒下,更多的战士们鼓足士气向前猛冲。

面对强大的攻势,联合国军一线阵地很快崩溃,开始大举向南撤退,蔡登国指挥第五十军向联合国军第二道防线继续追击。

1月3日晚,第50军149师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到敌军阵前。听到不远处传来轰隆隆的马达声,战士们迅速占领了公路旁的高地,向下一看,山下一大串的灯光像一条长蛇一般顺着公路向南移动,这支机械化部队正是大名鼎鼎的英军第二十九旅,英军第29旅是一支战绩骄人的部队,这支军队曾在英国名将蒙格玛利的统帅之下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参加过阿拉曼战役,更是以先进的武器装备成为英国陆军的骄傲。

英军29旅的重型坦克营,它是英军的一个装甲劲旅,而且也是联合国军的一个王牌,它装备的是最先进的重型坦克,联合国军吹嘘为就是陆地巡洋舰,如果能歼灭这支部队,无疑相对敌人造成重大打击。

当时敌人正借助机动优势,沿公路迅速向汉城方向撤退,一旦他们撤往汉城,再想消灭他们将会难上加难。战机稍纵即逝,怎么打?在哪打?

蔡正国对照作战地图反复研究,最终将截击地点选在了南侧的山谷。149师火速赶往指定位置,隐蔽在公路两侧,以小组为单位,分散占据由地形布下了天罗地网。

当时,第50军的装备十分简陋,面对装备如此精良的英军部队,不要说反坦克炮,就连火箭筒也没有,每个班只配备有一根爆破筒和一个炸药包,再就是每个战士身上的4颗手榴弹,虽然装备差距悬殊,但埋伏在预定位置的战士斗志昂扬,大家心中都卯足了一股劲,发誓坚决不让一辆坦克逃掉。

没过多久,当敌人大部队进入伏击范围时,两侧高地上的志愿军战士迅速向敌人猛烈射击,在火力掩护下,志愿军战士冲到坦克人前拥抱破桶和炸药包,炸毁坦克敌人。遭遇伏击的英军坦克一时间乱了手脚,只能开动坦克,在狭窄的公路上四处乱撞,用枪炮盲目还击,山谷变成一片火海。

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149师将英军装甲营和第八骑兵团直属中队全部歼灭,这是志愿军历史上首次以步兵武器歼灭大批量重型坦克的战斗。

1951年1月11日,志愿军首长向第50军发出了嘉奖贺电,人民日报也大幅的版面报道了这次战斗,副军长蔡正国率领的志愿军第五十军,也因在战斗中全歼英军皇家重坦克营一战成名。

在朝鲜前线取得重大胜利的第五十军的战士们没有多做停留,继续向南追击敌人,驱敌至三七线附近。正当第50军乘胜追击时,突然接到停止追击的命令,副军长蔡正国将推进至三七线上的部队全部撤回至水原以北山区,构筑阵地,转入战略防御。

这又是为什么呢?

志愿军入朝作战两个月以来,一方面由于连续作战部队已经十分疲惫了,另一方面随着战线逐步南移,志愿军后勤运输线已经从100多公里延长到了500~700公里,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后勤补给非常困难。

1951年1月2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集结5个军、16个师、3个旅、一个空降团及其全部的炮兵坦克兵,以23万余人的地面部队兵力,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发起全线进攻,剑指汉城。

面对联合国军的大举反攻,志愿军迅速从全面修整转入战斗状态,抗美援朝的第4次战役打响了。这次反扑,美军主力启动于西线,在汉江以南组织防御的志愿军第50军首当其冲,而此时军长和政委远在志愿军司令部参加会议,指挥全军作战的重任落到了副军长蔡正国的肩头,要求第五十军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汉江南岸阵地。

蔡正国随即指挥第五十军在汉江南岸对美军的反攻进行阻击,美军突如其来的大规模反击,让志愿军部队一时间措手不及。此时新入朝的志愿军换防部队还没有抵达预定位置,如果不能阻挡住敌人的进攻,将对志愿军部队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蔡正国深知此次阻击战的重要性,面对敌人如此大规模的疯狂反攻,如何在武器装备差距巨大,两弹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阻挡住敌人进攻的步伐?

他对照着军事地图反复思考,如果能控制住通往汉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将大大限制住敌人机械化部队的前进速度,最终他们决定将阻击重点选在了第一道防线上的白云山地区。这一地区控制着从水原通往汉城的公路以及一条铁路,三座山峰如同捍卫汉城的大门,其军事价值不言而喻。

1月25日,第50军第149师447团坚守的白云山正面阵地受到了美军的猛烈进攻。坚守到第7天的时候,第447团的战士们已经数天没有吃过饱饭,甚至连一把炒面一把雪都没有了。

有些连队所剩的武器仅仅是石头、铁锹、十字镐,即便如此,447团仍然顽强的阻击着敌人,冰天雪地的战壕里,第447团的将士们几乎弹尽粮绝,在敌人的炮火轰炸下阵地上,甚至连一把干净的雪都找不到,但他们仍然以超人的毅力,依托简单的野战工事阻击了敌人11个昼夜,以344人伤亡的代价,取得了歼敌1200多人的战绩。

得知这一情况,蔡正国百感交集,只能忍着心中的悲痛鼓舞战士继续战斗。短短几日战斗已经给第50军带来巨大伤亡,但此时的第五十军必须继续阻止敌人。

1951年2月7日,志愿军第五十军第二道防御阵地被美军突破。第五十军主力部队奉命撤退至汉江北岸,组织防御继续阻击敌人。蔡政国副军长指挥的志愿军第50军在汉江南岸坚守了25昼夜,又在汉江北岸坚守了25昼夜,出色的完成了阻击任务。

1951年4月,第50军奉命撤离前线,回国休整。三个月后,蔡正国与所在的第50军再次受命入朝作战,1951年10月25日中断了两个多月的朝鲜停战谈判,在板门店恢复,在夏秋季攻势中付出沉重代价的敌人依然态度嚣张,在谈判中提出了用已被他们占据的北方海岛换取开城的无理要求。

为配合谈判,第50军奉命展开渡海登岛作战的战略任务,这是中国志愿军陆海空军第一次与美国海军空军直接交锋,蔡正国所率第五十军,在志愿军空军和炮兵的支援下,利用机帆船实施两栖登陆,先后收复10多个岛屿。

军事较量的结果,使联合国军失去了谈判桌上的筹码,不得不接受中朝方面提出的谈判方案。

1953年4月12日,第50军军部所在地青龙里,乍暖还寒,空气中仍旧透着阵阵凉意。蔡正国正在军部主持召开军事会议,晚9:40左右,夜空中突然响起了敌机的轰鸣声,青龙里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

敌机投下的第一批炸弹击中了军部驻地,其中一颗炸弹落在离会议室5米的地方,弹片击中了蔡正国,他的头上和胸部多处中弹,由于失血过多,当晚10:30,蔡正国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44岁。

此次轰炸,对第50军军部造成了重大的损失,除副军长蔡正国牺牲外,还炸死炸伤干部战士60多人。

蔡正国牺牲后,被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他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4位志愿军最高将领之一,蔡正国的小儿子蔡晓东每年清明都会从大连赶到沈阳,在父亲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和蔡正国一样,无数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们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用自己的生命捍卫民族的尊严,他们冲锋向前的英雄身影将永远映射在人们的心中。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