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严导演新作《重器》未播先火!于和伟、吴越继《沉默的荣耀》后再组王牌CP,黄景瑜携《罚罪》《破冰行动》收视buff强势加盟,老戏骨带张佳宁、蒋佩瑶等新人演绎80年代法制风云。十个真实案件打底,“传帮带”阵容+跨时代职场群像,这部集齐演技派与真实原型的法制剧,或将刷新年度口碑纪录。

当《沉默的荣耀》创下收视新高时,很多观众没想到于和伟与吴越的“谍战CP”这么快就有了续集。这次两人脱下军装换上检察制服,在沈严导演的《重器》里变成80年代司法战线上的搭档。要知道,沈严可是把孙俪、马伊琍捧上收视女王宝座的“造剧圣手”,《辣妈正传》《我的前半生》这些国民剧都带着他的烙印。
故事从1980年讲起,五个大学毕业生揣着不同梦想踏入司法系统。黄景瑜演的陈一众刚进检察院就跟着导师啃硬骨头,张佳宁的张丽慧留着齐耳短发在公诉席上据理力争,蒋奇明的余高远整天泡在法院档案室翻卷宗,闫佩伦的路则鸣穿着喇叭裤给嫌疑人辩护,蒋佩瑶的夏英杰却在一次调查中永远倒在了取证路上。这些角色不是悬浮的英雄,而是会为一个法条争得面红耳赤的普通人。

剧组特意找来曾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司法工作者当顾问,小到办公桌上的搪瓷杯印着“为人民服务”,大到审讯室的木栅栏设计,都照着档案室里的老照片还原。有场戏拍黄景瑜熬夜改法律文书,道具组翻出1986年的《刑法草案》复印件,连纸张泛黄的程度都和原版一模一样。
黄景瑜这次彻底甩掉“硬汉专业户”标签。他在片场总拿着个旧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80年代检察官的工作细节:“那时候没有电脑,所有案卷都靠手抄,
遇到复杂案件要写满十几个牛皮纸袋。”有场法庭辩论戏,他为了背下三页纸的法律条文,在化妆间对着镜子练到嗓子沙哑。
于和伟的袁亦方是全剧的“定海神针”。这个角色原型是位退休检察长,老人特意来探班时拉着于和伟的手说:“我们那代人办案,靠的就是两条腿一张嘴,跑遍全县找证人是常事。”戏里有段袁亦方骑自行车下乡取证的戏,51岁的于和伟硬是顶着38度高温骑了二十多里土路,到现场时汗湿的制服能拧出水来。

吴越的方淑梅带着那个年代女性的韧劲。角色原型是新中国首批女检察官之一,采访时老人提到:“刚工作时有人说‘女人办案子就是绣花’,我偏要绣出朵铁花来。”吴越特意学了老式打字机的指法,有场深夜加班戏,她敲键盘的哒哒声和窗外的蝉鸣混在一起,成了全剧最戳人的背景音。
张佳宁和蒋佩瑶这对新人演得格外拼。张佳宁为了贴近检察官张丽慧的干练,把留了五年的长发剪成齐耳短发,还跟着原型人物的女儿学了两个月的公文写作。蒋佩瑶拍夏英杰殉职那场戏时,为了演出角色中枪后的真实反应,提前去医院观摩急救课程,拍摄时膝盖重重磕在水泥地上,半天站不起来。
林一霆算是于和伟的“老战友”了。从《我是刑警》里的实习警员到《重器》中的档案室管理员,她演的每个配角都像颗螺丝钉,不起眼却缺不得。有场她给黄景瑜找旧案卷的戏,两分钟的镜头里她没一句台词,却通过翻找文件的手势变化,让观众看出这个角色对工作的熟稔。

道具组在细节上的较真到了“强迫症”程度。为了找剧中出现的老式算盘,跑遍三个旧货市场才淘到1983年产的“蝴蝶牌”;演员穿的的确良衬衫,特意送去做旧处理,连肘部的磨白痕迹都和老照片上的位置丝毫不差。这种对真实的执着,让每个镜头都像从时光机里截下来的画面。
剧组还把十个真实案件的卷宗复印件贴在片场走廊,演员们休息时就对着卷宗揣摩角色。黄景瑜有次看到原型人物在日记里写“今天又没回家,儿子在电话里哭着要爸爸”,演对手戏时突然红了眼眶。这些藏在法条背后的人情冷暖,成了《重器》最打动人的底色。
现在剧已杀青,海报上五个年轻人站在老式法院门口,背后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红色标语。当镜头扫过他们胸前的钢笔、桌上的搪瓷缸、墙上的旧挂历,80年代司法工作者的群像就这样慢慢鲜活起来。没有悬浮的爽感,只有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坚守初心的故事,或许这才是观众最想看到的“重器”。
编辑: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