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通讯员余婷)11月5日上午,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江岸区教育局、江岸区小学教研室和江岸区珞珈山街幼儿园承办的“整体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武汉实践暨‘办家门口优质幼儿园,我们在行动’”走进江岸区珞珈山街幼儿园。此次活动以“红色基因在学前教育中的有效传承”为研讨话题,采取“线上观摩+线下研讨”的形式,吸引武汉市各区近120名资深专家、教研员、园长及教师代表到场参与,线上观摩万人次,同时向新疆博乐第二幼儿园及神农架地区幼儿园开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

步入江岸区珞珈山街幼儿园,映入眼帘的是以“乐吖小当家·老街游乐行”为主题的“乐研坊”体验现场。这里将红色基因与幼儿教育深度融合,设有五大坊区——童萌报趣坊、乐吖文创坊、古韵石磨坊、智趣妙章坊、布灵童创坊。通过游戏化和场景化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共鸣,并在自主体验中将抽象的精神品质具象化,实现红色基因的有效传承。

江岸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之年,江岸区以品质提升年为主线,建三大共同体推动学前教育协同发展,当前等级园占比超93%,省市级示范园29所,正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珞珈山街幼儿园作为“珞珈系”龙头园,90余年积淀深厚,近5年内外兼修,融红色基因、用本土资源创新课程,成“家门口优质园”标杆。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获专家同仁建议与支持,共推武汉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江岸区珞珈山街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黄莉作题为“红色基因融入幼儿园教育实践路径研究”的经验分享。她重点阐述了园所始终聚焦幼儿在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兴趣”与“真问题”,以孩子的好奇心为导向、以成长“真需求”为核心,将“萌爱”“有礼”“乐学”三大育人维度与五大领域教学深度融合,依托本土红色资源,构建“三阶四维”协同机制——“三阶”即认知浸润、实践内化、协同辐射,“四维”涵盖幼儿、教师、家长、社会,通过持续探索红色基因传承的园本实施路径,打造从课程生成到品质生长的特色教育实践模式。

活动现场,幼儿园骨干教师詹梓璇老师为大班孩子们带来科学活动“老街上的小脚丫”,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激发孩子们对身边红色老街的探索欲。教研组长王青以“小小讲解员·童声传红韵”为主题主持教研活动研讨,聚焦“如何在家园社协同中,为幼儿搭建敢讲、乐讲、会讲的支持阶梯”,组织幼儿园教师、家长代表、红色场馆馆长展开思维碰撞与策略共创。

武昌区学前教研员胡慧表示,此次到江岸区,从租界建筑中感受到珞珈山街幼儿园红色教育的意义,其将红色基因融入3—6岁幼儿教育,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她用“三适”谈感受:一是适时,幼儿园红色教育为孩子们植入民族基因与归属感,契合国家政策;二是适境,90年老园善用老街资源,“老街上的小脚丫”课程氛围浓厚,活用活教材;三是适切,课程按小中大班由浅入深设计,教学重“寻”、教研重“讲”,资源利用充分。

湖北省特级教师骆萍认为,课程推进应循序渐进,以幼儿自身为中心的研究需格外注重过程性引导,可根据活动类型匹配对应实施方式,并用学习支架帮孩子应对困难、及时庆祝进步。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张敏提出,幼儿园将品德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游戏与体验,通过“园所资源系统性挖掘”与“幼儿发展课程精准适配”的有机整合,构建“三阶四维”协同育人机制,让红色基因传承扎根教育实践,让品德启蒙“活”起来;充分利用班级、操场等园所环境创设“乐研坊”游戏情景,让幼儿沉浸式感受老街历史与人文魅力,让科学启蒙“玩”起来;本次活动依托线上平台汇聚三年研究成果,打破地域壁垒,成功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研讨“动”起来了。
据了解,江岸区教育局将持续深化学前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江岸区珞珈山街幼儿园也将继续探索红色基因在幼儿游戏、自主探索与生活体验中的自然传递路径,不断夯实保教质量,全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优质幼儿园,为每一位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筑牢根基。【责任编辑:齐一璇】
编辑: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