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0月29日讯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29日上午,潍坊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东马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彩绸高悬、墨香四溢,一场由潍坊市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员牵头,寿光市文联组织文艺骨干共同参与的重阳文化惠民活动在此热闹举行。包饺子的欢声笑语、书画创作的沙沙声响、老人们的阵阵喝彩,交织成一幅充满温情与文化气息的重阳图景。

“您握笔的时候手指再放松些,笔尖轻轻落在纸上,这里先顿笔,咱们慢慢把‘福’字的轮廓描出来。”活动现场,潍坊市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员、寿光市美术协会副主席王寿中一边手把手指导村民书写,一边耐心讲解毛笔字的基本技巧。此次活动中,寿光市文联特意组织了6名书画领域的文艺骨干,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画笔、颜料,现场为村民创作“福”字、“寿”字,以及寿桃、牡丹、松石等寓意吉祥的国画作品。
村民们把艺术家们团团围在长桌周围,艺术家凝神聚力,挥毫泼墨。有的蘸取浓墨,笔走龙蛇,“福寿康宁”“松鹤延年”等书法作品一气呵成,笔锋间尽显功底;有的则细致调色,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寿桃的饱满形态,用鲜艳的色彩渲染牡丹的雍容华贵,用苍劲的线条描绘松石的挺拔姿态。不一会儿,一幅幅充满祝福的书画作品便铺满了桌面,引得村民们纷纷驻足观赏,不时发出“写得真好”“这牡丹画得跟真的一样”的赞叹。

“上了年纪腿脚不方便,很少出去凑热闹,现在王老师他们来到我们村里办书画展览,我这还是第一次亲眼看画国画,还得到一副《青山不老松》,真是太高兴了!”84岁的刘清香老人手里捧着艺术家赠送的国画作品,脸上笑开了花。她告诉记者,之前总觉得书画艺术离自己很遥远,没想到这次在家门口就能近距离接触,还能亲手参与创作,“这幅画我要好好装裱起来,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这可是重阳节最特别的礼物!”
活动现场,除了书画创作,包饺子环节同样充满温情。村里的志愿者和“热心肠”的大姐大嫂围坐在一起,揉面、擀皮、包馅,分工协作,其乐融融。一个个饱满的饺子下锅煮熟后,志愿者们将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村里老人手中,老人们吃着饺子,看着身边的书画作品,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以前过重阳节,就是一家人吃顿饭,今年不一样,有饺子吃,有书画看,还能学写字,感觉这个节过得特别有文化味儿,心里暖和得很!”村民付振光说道。
据了解,此次东马疃村重阳文化活动,是潍坊市推动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员下沉一线,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具体实践。近年来,潍坊市不断完善基层文化服务机制,选派优秀文化指导员深入乡村,结合传统节日、民俗活动,联合地方文艺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让专业文化力量走进田间地头,把优质文化服务送到村民身边。

“看到村民们这么喜欢这样的文化活动,我们心里也特别有成就感。”王寿中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继续依托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员机制,根据村民的文化需求,常态化开展书画培训、文艺表演、民俗体验等活动,让文化之花在乡村持续绽放,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村文化品位。
东马疃村党支部书记付金堂也深有感触地说:“文化指导员和文艺骨干的到来,不仅让我们的重阳节更有仪式感、文化味,更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未来,我们会进一步搭建文化活动平台,让更多村民参与到文化创作和体验中来,让乡村文化生活越来越精彩。”(通讯员纪哲)
责任编辑:赵岳
编辑: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