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尔特案发酵,国元证券保代孙彬被送上法庭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司尔特案发酵,国元证券保代孙彬被送上法庭


司尔特案发酵,国元证券保代孙彬被送上法庭

  2025-10-14 16:35:00     简体|繁體
http://m.993113.com/1093832.html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9月29日,司尔特(维权)(002538)的一纸公告在资本圈掀起波澜,公告显示,宣城市公安局已将一起涉及公司前任高管及中介机构人员的职务侵占案件移送至宣城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在犯罪嫌疑人名单中,除司尔特前任董事长金国清、前任总经理金政辉等9名前高管外,国元证券(000728)保荐代表人孙彬也赫然在列,涉嫌罪名分别为职务侵占罪及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孙彬也就此成为2025年首位被移送审查起诉的保代。

从自查到移送起诉

这起案件始于2023年底,司尔特在新旧股东更替后进行的内部自查中发现子公司贵州路发账目异常,部分管理人员可能利用职务之便,长期侵占巨额财产,并存在“虚构尿素采购、虚构有机肥销售套取政府补贴、接受‘虚开发票’”等情形。2024年1月17日,司尔特向宁国市公安局报案,并于次日披露公告,经宁国市公安局、宣城市公安局接力侦办,最终确认多项资金被虚构交易转移。

经过一年半多的侦查,2025年9月,警方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并同步向司尔特出具《移送审查起诉告知书》,宣城市检察院出具《委托诉讼代理人/申请法律援助告知书》。

而司尔特在此案中处于相当复杂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公司因前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金国清、方君等涉嫌接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相关犯罪行为,被认定为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单位犯罪。另一方面,在职务侵占犯罪中,司尔特又属于被害单位。

这种双重定位,也体现了上市公司在内部人控制情况下的特殊境遇。

核心保代沦为犯罪嫌疑人

在犯罪嫌疑人名单中,有国元证券保荐代表人孙彬的名字。

孙彬和司尔特的合作可追溯至公司2011年上市后,在2014到2019年间,司尔特进行的四次再融资均由国元证券担任保荐机构,而孙彬则担任其中两起关键融资项目的保荐人,分别是2015年9月的定向增发募资10.7亿元和2019年面值8亿元的可转债项目。2020年4月,孙彬还曾与司尔特前董事长金国清、前总经理金政辉、前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方君一起出席公司2019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

如今,这些曾一同亮相的高管与中介机构人员,却同时出现在犯罪嫌疑人名单上。

股价暴跌与信任危机

司尔特前高管集体涉案的消息,早已在资本市场掀起风波。

2024年1月18日,公司初次披露原审计部副部长黄席利等人涉嫌职务侵占时,股价应声下跌。到2025年4月,公司财报“难产”,又直接导致两个交易日的连续跌停。9月2日证监会正式立案调查,当日股价遭重挫,单日跌幅达7.71%,截至2025年9月4日收盘,公司股价近3个交易日累计下跌7.52%。

除了股价下跌之外,公司还面临严重的内部信任危机。公司董事吴玉光、朱克亮等人,连续在7份定期报告中公开声明无法保证财报的真实性,引发市场忧虑。对此,董事长袁其荣曾抛出375万-750万元的增持计划,试图稳定市场信心,但在董事会内部分歧和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大背景下,也未能赢得投资者认可。

近年来,为防范保代等中介人员违法犯罪,监管层持续加码,构建全链条约束体系。尤其是2024年,中国证券业协会修订《保荐业务规则》后,实现了两大突破:其一,新增“分类名单D(暂停业务类)”,一旦被纳入D类,保荐代表人就会暂时失去签字资格;其二,进一步强化“申报即担责”的原则,保代必须对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终身负责。其核心目的,是杜绝保代通过任何途径与所保荐项目形成股权利益关联。

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然高悬,但能否彻底遏制保代行业的潜规则,仍待观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