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在长春正式拉开帷幕。
一支由境内外30余位媒体记者、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自此开启了为期7天的吉林深度探索之旅,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用镜头记录这里的幸福图景。

活动首日,参访团的足迹率先印刻在长春的多个标志性地点,每一处都留下了成员们的惊叹与思考。
“太不可思议了!”
在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这样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恐龙化石骨架长春龙、巨型鹦鹉嘴龙和嘉荫卡龙化石骨架;
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出的原油,还有地质月球仪等很多“地质宝贝”……
参访团成员们纷纷举起手机、相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值得记录的瞬间。


“在这里看到恐龙蛋,让我印象太深刻了,因为我从未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它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部英籍记者克里奇赞叹不已。

随后,参访团来到黄大年纪念馆。在“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句黄大年教授赠予同学的毕业赠言前,成员们纷纷驻足,凝神聆听讲解员讲述这位科学家以身许国、鞠躬尽瘁的感人事迹,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让在场每个人都深受触动。


在一汽解放、中国一汽NBD总部,自动化生产线与智能机器人精准作业的场景,瞬间点燃了大家的好奇心。流水线的高效运转、红旗汽车的精致设计,让即便对汽车领域不甚了解的人也眼前一亮。
“虽然我对车不太了解,但不能不说,红旗车实在太漂亮了。”中国日报意大利籍编辑、主持人梅一苓说。

而更让参访团成员大呼真正了解了长春、读懂吉林的,当属伪满洲中央银行总行旧址、人民广场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和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这三处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地点。


“这座建筑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中新社记者臧赫认真参观了伪满中央银行总部旧址,她表示,这里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实施金融侵略的历史物证,也承载着吉林铭记苦难、守护记忆的使命责任。

走出伪满中央银行总部旧址,参访团成员又来到了附近的人民广场,在广场中央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前,参访团成员凝神聆听讲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座纪念塔是中苏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的历史见证,时隔22年人民广场重新开放,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当日行程的最后一站,定格在夜幕下的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
作为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条全长1445米的街道蕴含“十四年抗战”与“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特殊寓意,沿街的“四部一院一衙”历史遗存串联起城市百年风云。如今,这里作为长春文旅核心原点,正为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民大街的建筑非常有特点,很有历史底蕴,而且有些建筑在风格上感觉和土耳其当地的建筑有些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的外籍记者卓拉这样说。


采访中,参访团成员纷纷表示,这三处地点不仅生动展现了长春的城市记忆,更让他们直观感受到吉林在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中的用心。接下来,他们将通过短视频、图文等更多元的传播形式,把吉林的“历史温度”与“发展活力”讲给更多人听,让外界看见一个立体、鲜活的吉林。

当日,参访团还走进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参与“优秀影片进校园”活动吉林站启动仪式。在参访团全体成员的见证下,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联合中影集团向我省10所民族学校捐赠10部电影放映设备和100场次电影。
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获悉,此次“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后续还将带领参访团先后前往松原、辽源、集安、长白山等多地。通过实地走访、沉浸式体验的方式,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挖掘吉林的“幸福密码”,并借助境内外多元传播渠道,向世界生动讲述吉林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故事,让“幸福吉林”的名片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王昕
摄影张秋磊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