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风药业主要专注于吸入技术及吸入药物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专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已开发出覆盖广泛患者、医学专科及治疗领域的产品组合。于往绩记录期间,长风药业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获得六项产品批准并赚取大量销售收益,彰显集团在临床开发、生产、监管事务及商业化方面的能力。
长风药业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梁文青博士表示:“经过多年的创新与积累,长风药业已发展为全球吸入给药技术的新兴领导者,专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掌握主要吸入制剂的公司之一,我们已开发出丰富的产品组合,全面覆盖了患者、医学专科及治疗领域。相较于传统给药方式,吸入性药物具有众多关键优势并已成为治疗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的金标准。此外,凭借将药物直接递送到肺部和体循环的独特优势,吸入疗法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展到其他治疗领域。这一趋势为长风带来了广阔的未来发展机遇。我们期待以此次上市为全新起点,充分发挥长风在吸入制剂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为股东和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健的价值回报,同时,我们将始终坚守使命,致力于开发创新疗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呼吸,并不断突破吸入制剂技术的应用边界。”
数据显示,截至2日中午,长风药业获券商借出至少3396亿港元孖展,以公开发售起初集资额6077万港元计,超购5587倍。8月联交所经修订后的新股定价机制实行以来,长风药业单计孖展认购,已经成为超购倍数第二高的新股,仅次于大行科工(02543)的7557倍,高于银诺医药(02591)的5341倍。
今日开盘,长风药业涨224.75%,报47.90港元/股,市值197.34亿港元。
综合|招股书公司公告编辑|Arti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招股书显示,长风药业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吸入技术及吸入药物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专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哮喘、COPD及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全球呼吸系统药物市场巨大。据估计,目前全球有将近25亿人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预计该数字日后还会增加。2024年,全球呼吸系统药物市场规模估值为999亿美元(约人民币7,292亿元),预计到2033年将达到1,572亿美元(约人民币11,4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2%。
CF017,即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中国销量最高的吸入药物类别),是长风药业的首个获批产品。2021年5月获批后,CF017迅速纳入中国集中采购(VBP)计划,并实现了市场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2024年,按销量计,CF017占2024年中国布地奈德吸入药物市场约16%。
自2021年5月获批以来,长风药业的市场推广体系使CF017成功覆盖了中国超过一万家医疗机构。公司的CF018作为中国首个获批用于治疗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的氮䓬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在纳入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国家医保目录)之后,已渗透到多个省份的500多家医院及医疗机构。

多年来,长风药业构建了覆盖吸入制剂开发核心环节的五大技术平台,即粒子工程、装置设计、产品性能评估、临床开发和工艺工程,在研管线构建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长风药业正在推进中国、美国及/或欧洲等主要市场和东南亚及南美等新兴市场的20多个候选产品的全球开发。除第一阶段的吸入产品外,公司还在推动全球创新,突破制剂应用的界限。公司正在探索新型吸入制剂,如脂质体和siRNA,并进军新的治疗领域,包括CNS疾病和抗感染药。此外,公司正在开发支气管内活瓣(EBV)等新疗法,并为治疗IPF及PAH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疾病开发潜在的同类首创或中国首创疗法。
财务方面,得益于CF017的成功商业化,长风药业的收益由2022年的3.49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至2024年的6.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1.9%;2024年取得毛利4.91亿元,同比增长约7.2%。此外,公司受惠于规模经济所带来的营运效率,并将持续积极控制行政开支,预期随着业务扩张,行政开支占收入的比例将持续下降。
长风药业本次香港IPO募资金额目前拟用作以下用途:约40.0%将用于为集团国内及国际的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持续研发、临床开发及商业化提供资金;约20.0%将用于为集团多个管线计划及技术的临床前研发提供资金,包括12.0%用于集团治疗PAH及IPF疾病的新药,及8.0%用于余下吸入制剂候选产品,包括靶向鼻脑通路及siRNA模式的候选产品;约30.0%将用于为集团生产设施、设备采购及生产管理系统的扩张及升级提供资金;以及约10.0%将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