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不“寒”注重滋阴润燥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寒露不“寒”注重滋阴润燥


寒露不“寒”注重滋阴润燥

  2025-10-08 19:55:21     简体|繁體
http://m.993113.com/1092978.html

今迎寒露,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不过,这几天申城的天气,恐怕和“寒”字没有半点儿关系。这样一个“纠结”的节气,又该如何养生?上海岳阳医院风湿科副主任杨月说,今年的寒露,寒邪与燥邪并存,人体易受寒凉干燥侵袭,引发呼吸道与关节不适。因此,寒露养生应注重滋阴润燥,从多方面调护以顺应自然收敛之气。

虽已寒露,但申城热力不减。杨月说,目前白天气温还是较热,但早晚已经凉快,市民出门散步、慢跑已然不觉得闷热难耐。因此寒露时节市民切记不要贪空调,避免着凉。俗语有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医生表示,寒露时节市民应告别凉鞋,别让脚和踝关节暴露在外,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在早晚比较风凉的时候更需当心。

饮食调养是应对寒露“凉燥”气候的关键。杨月指出,此时的燥邪已带有寒意,与秋分的“温燥”不同,表现为口鼻干燥、咽喉干痒、皮肤紧巴巴甚至干裂、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但往往伴有手脚不温、怕冷等寒象。因此,饮食上不能再单纯地清热润肺,而应遵循“温润”的原则,即既要滋阴润燥,也要温中健脾,为身体补充能量以抵御寒气。同时,要特别注意减少甚至避免生冷、寒凉食物的摄入,如冰淇淋、冷饮、生食沙拉以及性质寒凉的瓜果如西瓜、苦瓜等。

杨月指出,在起居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调整作息,应遵循《黄帝内经》中“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教导。切忌熬夜,因为熬夜会大量耗伤阴血,破坏人体的收敛机制,导致虚火上炎,加重秋燥症状,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心烦失眠等。

此外,寒露后空气湿度明显下降,干燥的空气会加速人体水分流失,加剧“秋燥”。除了多喝水,可在卧室或客厅使用加湿器,将空气湿度维持在40%—60%的舒适范围。

杨月表示,秋季主“收”,因此运动不宜过于剧烈,不应追求大汗淋漓,因为出汗过多会使阳气外泄,津液耗伤,违背了秋季的收敛养生原则。她推荐选择一些动作舒缓、能有效调养气息、活动筋骨的锻炼方式,如八段锦、慢跑、瑜伽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还能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因气温下降可能引起的肌肉和关节僵硬。本报记者郜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