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上午,省科技馆走进石家庄市槐南实验小学开展“全国科普月”主题活动,科技辅导员与孩子们共同进行趣味实验。河北日报记者张博摄
将气球放进漏斗喇叭口,然后翻转朝下用力吹气,本以为会掉落的气球竟像被无形的手托住,悬停在中间位置;取出两张A4纸平行靠近,然后用力向它们中间吹气,两张纸不但没有远离,反而向中间靠拢……
9月17日上午,省科技馆走进石家庄市槐南实验小学开展“全国科普月”主题活动,科技辅导员以“大漏斗的魔法”“神奇气球圈”“纸杯飞行器”等趣味实验为载体,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讲解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原理。活动现场,实验器材发出的气流声、互动讲解的问答声与孩子们的阵阵赞叹声交织在一起,合奏出动人的“科学交响”。
科学始于好奇,创新始于探索。科普对于孩子们的意义,不仅是打开知识的大门,更是打破理解的壁垒。据了解,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我省预计开展科普活动3000余场,其中有许多活动主要面向中小学生。这一场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月精彩的科普盛宴,一定能点燃更多孩子的创新梦想。
给孩子们高质量的科普,关键要有高质量的内容。亲手操作“空气炮的奥秘”,体验“液氮趣味实验”;宇树智能机器人现场互动,感受人工智能的奇妙;为观众讲解秋季星空的相关知识,通过球幕演示星座分布……据省科技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在本月集全馆之力策划了9个板块的系列活动,精心打造“科学欢乐汇”活动品牌。这些活动大都针对身边的疑问,搭建的是知识与生活的桥梁,追求的是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统一,能够让孩子们在惊奇中对科学多一份向往。
给孩子们高质量的科普,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手段方式。科普伴随科技创新而生,更应当善用新技术新方法,让硬核知识更生动地抵达孩子们心中。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科普月河北首场活动上,一辆白色“科普大篷车”成了“人气王”。“戴上眼镜看电影,就像自己在翱翔,感觉很神奇”——VR体验、裸眼3D、益智科普展具、机器狗动态秀等项目,让孩子们目不暇接。这也启示我们,运用好多媒体等手段,能够让科学知识变得好玩又好懂,实现科普效果的最大化。
青少年是科技创新的希望所在。当更多孩子在科普中激发好奇、学会追问,创新的种子便会在千万颗童心中萌发,长成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茂密森林。(河北日报记者张博)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