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临漳县孙陶镇中心校商村小学教师王月霞
分组分层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9月10日,王月霞正在给学生们上数学课。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同学们好。今天学习圆面积的解法,请大家拿出剪好的纸板。”
9月10日,教师节。邯郸市临漳县孙陶镇中心校商村小学教师王月霞如往常一样,来到6年级教室,讲数学课。
学生们拿出用废旧纸板剪出的圆,跟着王月霞,沿半径将圆板平均剪成若干份,然后拼成一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大家看,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底约是圆周长的一半,高是圆的半径。纸板形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面积还是原来的面积。”她说。
具体的操作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快速掌握知识点。
这节趣味十足的数学课,是依托学习组开展的。
班里有60名学生,分成两个学习大组,下面再细分小组。每组里,既有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也有相对差一些的。
讲课前一天,王月霞把学习任务安排下去,把两位大组长叫过来,叮嘱他们提前预习并与各自分管的小组长进行学习交流,之后小组长再与组员交流。
王月霞把这套方法称为分组分层教学法。
1998年,20岁的王月霞从临漳县职教中心毕业,回到家乡当起了老师。最初的几年,她精心制作课件,认真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可总有学生觉得像“听天书”,学习兴趣不高,成绩提升不上去。
那段时间,王月霞特别焦虑,总在想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启迪思维,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她按照因材施教原则,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探索出分组分层教学法。
在学习小组中,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任组长,负责带领组员进行课前预习,筛查学习难点,总结后报给王月霞。课堂上,她会针对这些难点进行重点讲解。课后,组长帮助组员解难题,解决不了的再由她辅导。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很好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王月霞说,分组后,学生们互帮互助,能让大家都跟上学习进度。
比较特别的是,小组长并不固定,组内成员可以根据成绩情况随时调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分层教学,即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王月霞降低要求,只要他们能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即可,讲课时优先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帮他们建立学习信心。在别的学生上自习时,她单独对他们进行辅导,稳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她要求他们会做基础的应用题,鼓励他们当“小助手”,协助组长辅导其他组员。
对于成绩优异的,她给他们布置书上的附加题、试卷上的压轴题,让他们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用泥巴做长方体、正方体,用纸板剪出各种形状……王月霞还就地取材,把身边的一些物品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建立空间思维。两个大组经常进行比赛,营造你追我赶浓厚氛围。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王月霞都要帮上一把。
她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发生在2009年。班里一名女生上课时,总没精气神,嘴唇是紫色的,上体育课时跑两圈就蹲在地上起不来。
后来,她得知这位女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家庭条件不太好,一直没做手术。“一定要给孩子治病,钱的事咱们一起想办法。”王月霞进行家访,劝说女生父母。最终,他们同意给孩子做手术。王月霞联系当地红十字会,帮孩子申请救助,自己也资助了1000元。
学生做了手术后,休养时间很长,学习怎么办?王月霞决定,每天放学后,上门给她补课。这一补,就是一年。
返校后,女生成绩一直很好,后来考上了大学。
教师节这天,女生和她父母还通过微信给王月霞送来了祝福。
多年来,王月霞带的班级数学成绩在孙陶镇中心校20多所学校中位居第一,2022年在临漳县农村小学多元评价中获得第一名。她先后荣获河北省优秀乡村教师、邯郸市特级教师等称号。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阵子,王月霞正梳理总结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管理方法,力争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模式,分享给年轻教师,让更多学生受益。(河北日报记者赵建)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