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林清清通讯员刘苡婷
中国人特有的睡觉仪式感——无论多热,都要盖着肚子。这“仪式”有用吗?中医专家“敲章”:有效!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病科主任李培武提醒,处暑时节,虽已是初秋,但岭南仍是“秋老虎”横行,高温雨水未停。此时更要谨记,不可贪凉,护好肚脐。
“秋冻”不能冻肚脐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值得重视的养生谚语。”李培武提醒,进入处暑乃至后续的一段时间里,仍是“秋老虎”横行时期。此时应该适当“秋冻”,不要过早穿上厚衣服,应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降的气温,并在冷空气刺激中得到锻炼,增强身体防寒能力。当然,由于早晚温差加大,老年人和儿童应早晚适当添衣,防止受凉。
“‘秋冻’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有一个健康提醒值得重视,那就是护肚脐!”李培武提醒,肚脐部位表皮薄,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肚脐附近有神阙穴、关元穴等诸多要穴。若防护不当,秋冬季节易受凉。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爱美女士穿露脐装,都容易让寒气通过肚脐入侵人体,诱发急性腹痛、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长久以往,寒气积聚在小腹部位,还容易导致各种慢性虚寒性疾病。
“隔姜灸”事半功倍
“中国人特有的睡觉仪式感——盖肚子是有智慧的!简单一个动作,就能起到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作用。”李培武介绍,对于护肚脐,还有一个事半功倍的养生办法,可以在神阙穴隔姜灸,达到敛阳气防虚寒的作用。此外,时常按摩关元穴、太渊穴,也可以固本培元、补益肺气,对各类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肺气虚损疾病有预防保健作用。
处暑时节,虽仍炎热,但也已开始有秋季干燥。日常食疗,要少吃辛辣,多吃一些养阴润燥、生津健胃的食物,如百合、莲子、银耳、糯米、芝麻、豆制品及奶制品,避免燥邪伤害肺胃。秋季可适当多吃酸性食物,养护肝阴,增强肝藏血的能力,促进肝疏泄功能,既护肝又能应对悲秋。苹果、雪梨、葡萄等水果宜常吃多吃,少吃或不吃西瓜等大寒瓜果。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