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19日讯(记者潘亚妮实习记者刘悦通讯员郭亚琪王亚丽李秋琳)风携微凉,葡香满园。8月17日—19日,“聚势大泽山·智领葡未来”全国葡萄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在平度市大泽山镇印象大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举办。活动吸引了来自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全国葡萄产业领域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种植经营等单位相关人员,全国大型商超采购商或葡萄经销商以及平度市葡萄种植、经营单位共计300余人到场。

此次研讨会以“才聚葡乡·智创未来——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葡萄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不仅汇聚了全国葡萄产业领域的专家、企业家与从业者,更成为大泽山镇以葡萄为媒,推动产业链协同、产学研融合,助力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契机。
葡乡根基从“深山明珠”到30亿级产业链
作为“中国葡萄之乡”,大泽山葡萄的蜕变是平度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注脚。从“养在深山人不识”到形成涵盖种植、加工、文旅的30亿级全产业链,如今的大泽山葡萄已不仅是舌尖美味,更成为撬动农文旅融合的“金钥匙”——这里既有万亩葡萄园的田园风光,也有举办38届葡萄节的文化底蕴,更有“智慧种植+电商流通”的现代产业形态,诠释着“山水大泽,‘葡’写振兴”的深层内涵。

而这背后,是平度作为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坚实支撑。依托胶东半岛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平度持续壮大“平度优农”区域品牌,发力现代农业产业链,为葡萄产业升级筑牢了“生态美、产业兴、品质优”的发展基底。
大会之“势”聚链合璧共拓新局
“聚势”,是此次大会的核心关键词之一。这场盛会的意义,正在于打破产业壁垒,推动全链条协作与产学研深度融合。
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会长田淑芬指出,面对品种结构、品质提升等挑战,需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创新。大泽山镇党委书记钟杰介绍,大泽山镇依托3.5万亩葡萄基地,打造“产业领创谷”,融合种植、加工与旅游,增加农民收入8亿元。
大会为全国专家、企业与种植户搭建协作平台,推动技术共享、品牌共建与三产融合,加速葡萄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升级。正如大会传递的信号: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体赛”——唯有科研、种植、流通、文旅等各方握指成拳,才能让“小葡萄”迸发“大能量”。

创新之“智”科技赋能产业全链条
“智领”,则指向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当前,葡萄产业正迎来科技革命的新机遇,而大会恰为这些创新力量提供了碰撞与落地的平台。
在葡萄产业领创谷,智慧大棚里的物联网监测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展现着科技对种植环节的改造;在山东省鲜食葡萄研究所,新品种培育与土壤改良技术的交流,聚焦着“从基因到果实”的品质提升;在人才交流会上,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与葡萄产业的融合路径,成为热议焦点——从田间到餐桌,从传统种植到三产融合,科技正成为贯穿全链条的“隐形脉络”。
平度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为技术落地、项目合作提供全周期服务,让大泽山真正成为葡萄产业创新理念的“试验田”、合作共赢的“新舞台”。
人才赋能激活葡乡发展的“第一资源”
葡萄产业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作为本次大会的核心落点,“人才赋能”贯穿了葡萄产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为期两天的大会,通过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交流研讨平台,将传统产业会议升级为人才赋能平台,促成多项产学研合作,让葡萄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大会特别设立“葡萄产业人才发展论坛”,通过“揭榜挂帅”机制,现场发布葡萄抗病育种、智慧灌溉系统开发等8项技术需求;聚焦“田秀才”“土专家”培养,通过“理论课堂+田间学校+云端指导”三维模式,20名种植户获得“葡萄种植能手”认证,6名青年返乡创业者入选“新农人孵化计划”,
让“第一资源”成为激活葡乡振兴的“第一动力”
从历史悠久的葡乡到充满活力的产业高地,这场大会正为大泽山葡萄产业注入新的动能。随着“聚势”的合力不断凝聚、“智领”的创新持续深化,通过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大泽山葡萄”这张名片必将更加闪亮,大泽山镇正走出一条“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责任编辑:刘亮亮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