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颗晶莹的玻璃珠在操作台上精准定位,高清工业相机瞬间捕捉其表面流转的光影。传感器敏锐感知、5毫秒内触发拍照、工业计算机高速分析……眨眼之间,良品与带有黑点、气泡、碎裂等瑕疵的次品,已通过不同通道奔向各自的归宿。这套行云流水的视觉检测系统,正为贵州传统支柱产业——酱酒装上了洞察秋毫的“智慧之眼”。
8月11日,记者走进富瑞姆贵州公司,实地感受工业视觉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的创新活力,探寻这家为传统制造插上“智慧翅膀”的企业发展足迹。
落户
机器视觉遇到产业转型
2023年5月,深圳富瑞姆科技有限公司在遵义高新区注册成立贵州子公司。短短5个月后,装修一新的办公区正式启用。“我们当年于10月17日正式入驻运营。”该公司总经理张义江介绍。
这家专注机器视觉领域十余年的高新技术企业,缘何跨越千里扎根黔北?张义江表示,最初的合作契机源于人才对接需求,得益于一位在深圳工作的遵义籍人士的牵线搭桥。深圳总部原计划在贵州开展高校人才招募,但张义江敏锐地洞察到当地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贵州作为传统白酒产业重镇,其生产工艺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为何不在此设立分支机构,共同推进技术改造?”

彼时,遵义市正迎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2022年,遵义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遵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明确要求将相关产业资源集聚于高新区。政策机遇与企业需求精准契合。在地方招商部门的高效服务和有力推动下,这一机器视觉应用项目快速落地生根,成为遵义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矩阵中的新生力量。
破局
从一颗玻璃珠开始的革命
工业相机镜头、光源、读码仪……富瑞姆贵州公司展厅内,展示柜上,有关机器视觉检测设备的零配件布满柜身。展示台上,视觉引导定位系统、视觉瑕疵检测系统、视觉扫码系统等机器视觉系统,一字排开,引人注目。
张义江特别展示了视觉瑕疵检测系统。玻璃珠在操作台上旋转后定位,高清相机瞬间捕捉表面瑕疵。“全国首台!”张义江指着机器说。这款为茅台酒瓶限流珠设计的检测设备,相较于人工检测,视觉检测更精准、更高效、更智能。

2023年5月调研海普智联车间时,传统检测方式令人震惊:“每个班7-10人手工筛选,肉眼找黑点、气泡。”当时茅台每年需检测近亿颗玻璃珠。深圳研发团队紧急攻关,两个月后首台样机问世。“开业时同时交付两款设备,其中就有这台玻璃珠检测机。”
技术迭代快得超乎想象。第一代设备日检13万颗,第二代已提升至21万颗,合格品检出量从10万颗跃升至18万颗。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即将通过单一采购引入教学用机,“二代机改进材料结构,稳定性更强,价格约40万元”。在张义江看来,这不仅是设备升级,更是人才孵化的火种。
深耕
白酒产业链上的视觉革命
在白酒产业重镇遵义,一场由富瑞姆贵州公司牵头的智能检测技术引领的质量革新正在全链条展开。目前,瓶内组件(内套、内塞)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已实现成熟应用;瓶盖(外盖)全自动检测方案研发工作正稳步推进;聚焦生产痛点,企业正着力开发液位精度与杂质含量自动检测设备,以科技手段替代传统人工抽检;针对喷釉酒瓶的专项智能检测方案也在同步开发中……这些如同为生产线装上的“精密慧眼”,正深刻重塑着白酒制造的现代化图景。
白酒产业是遵义经济发展的支柱,贡献了全市约50%的GDP,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然而,其配套包装环节的质量检测长期依赖人工。“我们致力于用技术解决这一瓶颈。”张义江介绍道。他展示的对比数据显示,智能检测设备精度高达0.01毫米,综合误判率严格控制在2%以下。“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每一件合格品出厂前不需要复检。”在某知名酒企的灌装线测试现场,设备正高效精准地识别液位偏差,有效避免了“一瓶酒倒一杯即空”的消费体验问题。

然而,新技术的推广之路并非坦途。去年,为某配套玻璃企业量身定制的知名酒品瓶身检测项目,因酒瓶设计中途改款而搁浅;与多家配套厂商的合作也曾遭遇“内部决策协调不畅”的挑战。“部分企业的技术升级意愿有待提升。”张义江坦言,“一些经营者认为当地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对引入智能设备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突围
在产业链空白地带拓荒
在300平方米的办公区里,技术团队日夜坚守、高效运转。工程师王俊杰刚完成海普智联设备维护任务,即刻投入珍酒检测项目的技术验证。“关键配件均需深圳调配!”他指着零件架坦言,“本地精密零部件配套能力尚待提升。”
面对挑战,富瑞姆公司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路径:研发前移,将验证平台直接建在客户车间;服务下沉,设备维护响应时间从按周计算大幅压缩至小时级;人才再造,携手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共建“视觉工程师”定制化培养体系。
“我们培养的是扎根一线的现场工程师,而非流水线普工。”张义江展示着校企合作计划表:学员从设备拆装实践起步,继而系统学习编程基础,最终目标是具备独立维护智能生产线的能力。

这种人才升级模式,精准契合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当海普智联以智能装备替代传统20人检测班组时,产业呼唤的已非简单操作工,而是精通视觉系统、掌握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接下来我们将在数字产业化的政策引导下,秉承服务本地化、人才培养本地化的发展策略,聚焦核心产业,以客户为中心,切实做好技术研发、销售与售后服务,为企业客户做好数字化赋能,为加快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数字化发展添砖加瓦。”张义江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振梁
编辑程佩佩
二审李洋
三审唐正平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