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是一种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城市发展模式。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推动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展开了一场绿色转型的实践与探索。

“垃圾分类要记牢,厨余垃圾放绿桶、回收利用放蓝桶、有害危险放红桶、其他垃圾放灰桶……”走进东城街道国际公馆小区,道路两旁树木林立,枝叶扶疏,小区深处的垃圾分类收集亭正语音播放垃圾分类投放相关知识,整齐排放的垃圾桶,干净清爽的清洗区域,让人眼前一亮。
为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小区物业依托垃圾分类回收小屋,对居民投放的可回收物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回收,可兑换抽纸、垃圾袋、雨伞、调味盒等礼品。“居民们可以选择将不要的物品兑换成小礼品,既环保又能增收,垃圾分类更加规范,小区环境更加宜居,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也变高了。”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站负责人马连泉欣喜地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该小区还增设了厨余垃圾堆肥桶,将居民家中的菜叶、果皮、蛋壳等厨余垃圾与小区绿化落叶等通过生物堆肥的形式,将垃圾变为有机肥,奖励回馈给居民用于养花、种菜,形成无害循环、变废为宝,不仅达到生活垃圾减量化的目的,也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关系。
视线转向工业车间,在位于开发区的龙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废旧叶片资源回收利用车间里,废旧风电叶片被工人们运送到拆解线上,经过分割、粉碎、筛分、挤出、冷却等十数道工序后,摇身一变成为一块块长约2米、宽约1米的板材。
据了解,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个全新的环保挑战悄然浮现——这些风电叶片长达上百米、重达数十吨,且造价高昂、结构特殊,传统回收方式难以奏效,对废弃风电叶片的回收与无害化处理成为全球难题。

“我们建设的这条退役叶片制备填充母料产线,可使1万吨废旧叶片,处理产出3万余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模板。”龙津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鹏介绍,这种模板可替代传统木模板,周转次数高、单位成本低,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实现了废弃风机叶片循环再利用。这里既是原材料的提供方,也是“固废”实现变废为宝的末端一环。
“无废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减污降碳,一头连着群众的日常生活。开发区将“无废城市”细化为一个个触手可及、可观可感的“无废细胞”,让“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东营市沂河路幼儿园的生态循环体验区,建设了堆肥箱、酵素桶等生态循环体验设施,将树叶、雨水、厨余垃圾等变废为宝,让幼儿在树叶堆肥、雨水回收、酵素制作的过程中体验生态循环种植、养殖、分享的乐趣。
山东合盛铜业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智能化管理模式,构建包装材料内部回收网络体系,将80%以上的木箱、FRP管等包装材料回收利用,实现了包装材料消耗最小化,成功获得市级三星“无废工厂”称号。

新模式、新机制的建立,需要无数个案或经验的累积。“无废城市”正在探索的,是一条让城市“轻装上阵”谋发展的新路。从工厂到社区,从技术突破到生活细节,“无废”之下,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正在开发区徐徐铺展。(高艺飞高寒寒)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