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宋祖锋通讯员韩丽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7月14日,在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西程哥庄村文化大院,熟悉的读书声再次响起。在村民和孩子们的期盼中,一年一度的暑期公益辅导班如期开课。这处由九旬退休小学校长江敦仁于2006年播下的“种子”,历经二十年风雨浇灌,已深深扎根村庄,照亮了千余名农村孩子的成长之路。

初心:源于热爱,一位老校长的教育情怀
7月14日,在即墨区龙山街道西程哥庄村文化大院的暑期公益课堂上,四十多名小学生整齐端坐,目光专注地投向讲台中央。那里,90岁高龄的江敦仁老人正坐在讲台上,进行着新一年暑期公益辅导班的“开学第一讲”。
“我心里一直想着孩子,热爱教育,这也是坚持这么多年的动力。”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江敦仁老人最深沉的心声。2006年,退休多年的原即墨区龙山街道葛村小学校长江敦仁,怀着对孩子深切的关爱和对教育事业不变的热忱,在西程哥庄村村委的支持下,利用村文化大院办起了免费的暑期辅导班,主要面向村里小学阶段的孩子。彼时,他已是古稀之年。这份源于对孩子和教育事业的热爱,一直支撑着他。
2012年,江敦仁因病手术出院后,子女们希望他安心休养不再为暑期公益辅导班操劳,但是那些孩子是他放不下的牵挂。“我心里总是放不下,总是想着孩子。”江敦仁说,那份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在他心中从未熄灭。子女们最终被他的执着与深情所打动,选择尊重和支持老人的决定。
在江敦仁老人精心呵护下,二十年来,这间小小的公益课堂,已温暖了千余名农村孩子的暑假时光。

传承: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接力
记者了解到,暑期公益课堂的老师有在职教师、退休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来,咱们看看题目给了哪些关键信息?”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王晨正俯身在一个女孩的课桌旁,手指轻轻点着练习册上的应用题,耐心解答。这已是王晨连续第二年回到西程哥庄村,成为暑期公益课堂的志愿者老师。
“这个课堂,我小时候也来上过课。”王晨看着教室里埋头学习的孩子,眼中满是亲切的回忆。“那时候,是村里的志愿者哥哥姐姐们帮我辅导作业、带我做游戏。现在,轮到我坐在这里,感觉特别有意义。”王晨深知暑期课堂对村里孩子的意义。因此,他格外用心准备课程内容,不仅耐心解答课业难题,还会在课间陪着孩子到操场打篮球,并且结合自己的大学生活,分享学习方法、讲述大学见闻,努力在孩子们心中播撒求知的种子,“我希望能尽自己一份力,让学弟学妹们的暑假过得更有趣、更充实。”王晨说。
像王晨一样,当年最早的一批学生,如今已步入大学校园,他们毫不犹豫地在暑假回村担任志愿者老师,让这场跨越二十年的爱心“接力赛”,在新一代年轻人手中,跑得更加坚定有力。

掌舵:二十年志愿路,接过沉甸甸的接力棒
有了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志愿者,要确保公益辅导班行稳致远,还需要一位经验丰富、能统筹全局的“掌舵人”。关键时刻,一个熟悉的身影站了出来——他就是曾任龙山中心小学校长的江志林。
2006年,公益辅导班创办第一年,江志林就以志愿者老师的身份投身其中。此后的二十年暑假,他从未缺席。每逢暑假,他都会来到辅导班亲自授课,成为辅导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一开始辅导班主要就是替家长看护好孩子,现在不但设置了文化课辅导,还有绘画、书法、演讲等课程。”今年56岁的江志林见证了辅导班从初创时的探索到逐步走向规范、内容日益丰富的全过程。2022年,他接过江敦仁老校长的“接力棒”,专职负责公益辅导班日常运转。
“老校长二十年如一日,打下了这么坚实的基础,点燃了这么多希望。这份纯粹的公益事业,凝聚着太多人的心血和对孩子的爱。”江志林说,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要尽心尽力地传下去,让公益辅导班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焕新:公益课堂的活力绽放
接过接力棒的江志林和志愿者们,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辅导内容早已超越了最初的课业辅导和简单游戏。“今年暑期我们还组织了研学游,带孩子们去了鳌角石党史馆和蓝谷三航科技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江志林介绍。如今的公益课堂,课程丰富多彩:街道组织的退休教师带来文化课辅导,非遗传承人传授传统技艺,大学生志愿者们则带来了创意活动和社会实践。
这种模式也如星火般在龙山街道其他村庄铺开。前东葛村、东程哥庄村、南葛后街等村庄相继办起了公益辅导班。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引领,努力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并积极链接高校资源,与山东理工大学、华北理工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建实践基地。今年暑期,“童心筑梦·爱心支教”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高校学子的青春活力与乡村孩子的求知渴望在公益课堂上交融。
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即墨区龙山街道西程哥庄村的公益辅导班早已超越了“解决带娃难”的初衷,成为滋养乡风文明的一泓清泉。“辅导班就在家门口,安全又方便,孩子开心,我们放心,特别受欢迎!”学生家长郭女士由衷地说。
一年年的公益辅导班,如同一颗颗饱含希望的种子,在乡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守护着农村孩子们暑期的“安全、健康、快乐、有益”,更以其绵长而温暖的坚守,润物无声地涵养着文明乡风,为龙山街道的乡村画卷增添了最动人的底色。江敦仁老人点燃的这盏灯,正在一代代“接力者”的手中,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未来之路。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