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在1985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会出现如此尴尬的一幕:70多岁高龄的相声泰斗马三立,在寒风刺骨的户外表演完后,竟当众拒绝了主持人姜昆的握手。
这一幕让全场观众惊呆了!
要知道马三立可是德高望重的相声界泰斗,培养了多少相声界的大咖,就连姜昆的师父马季都得尊称他一声/"师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握手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场让所有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得从整场春晚的开始说起。
那可真是个让人难忘的除夕夜啊。
央视春晚首次尝试玩起了/"野外生存/",把整台节目搬到了户外。
结果老天爷不给面子,当天就来了个寒流,气温直接跌破零度。
台下的观众们全副武装,围巾帽子手套一个不少,活像一群东北大花棉袄。

可台上的演员们倒是/"清凉/"得很,一个个穿着单薄的演出服,硬是要装出春暖花开的样子。
更要命的是这场户外春晚简直是/"技术事故大集锦/"。
音响设备跟闹脾气似的,时好时坏搞得演员们也是一头雾水。
这种事情在春晚历史上都是头一遭,央视后来还专门向全国观众道了歉,可见问题有多严重。
但这些都不是最尴尬的。

最让观众看不下去的,是主持人姜昆对待马三立老先生的那股劲儿。
要说这姜昆也是个人才,介绍自家师父马季的时候,/"师父/"长/"师父/"短的,那叫一个恭敬。
可轮到马三立老先生,好家伙直接来了个/"马三立同志/"。
这还不算完后面干脆就直呼其名了,仿佛在叫自己的同龄人似的。
搁在平时也就算了,可这可是在全国观众面前啊!

在相声这个讲究尊师重道的圈子里,这种做法简直就是在挑战行业底线。
你说这事闹的观众在电视机前都替马老觉得不舒服。
当姜昆满面笑容地伸出手想跟马老握手时,马老的反应可以说是整场春晚最戏剧性的时刻。
就见马老那叫一个淡定,愣是没给姜昆这个面子。
这一幕瞬间就成了那年春晚最热门的话题。

马三立这一/"冷/",可不是无的放矢。
他在相声界的地位,那就好比足球界的贝利,篮球界的乔丹简直就是活着的传奇。
1914年马老出生在北京,但真正让他成长为相声大师的地方是天津。
你说这天津城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走出去的说相声的,个个都是人才。
马老虽然出身相声世家,但可没有躺平啃老的想法。

16岁那年他拜了个厉害的师父,就是外号叫/"周蛤蟆/"的周德山。
周德山这个人在相声界那是响当当的人物,教出的徒弟个个都是高手。
小马同学也不负众望,跟着师父认真学艺,打基本功那叫一个扎实。
短短不到十年他就靠着一个《开粥场》的段子,在相声界出了名。
要知道这可不是现在的短视频时代,能在那个年代一炮而红,那得多有实力啊!

就算是在最困难的那段岁月里,马老也从没放弃过练习。
每天默默练功就跟武侠小说里的大侠闭关修炼似的。
最牛的是马老桃李满天下,教出的徒弟个个都成了相声界的/"顶流/"。
常宝华、阎孝儒这些现在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就连姜昆他师父马季,那也是马老的徒子徒孙。

在相声界但凡混得有点名气的,几乎都能在马派相声上找到/"基因/"。
你说说这么大的一位宗师,居然在春晚上被人这么不尊重,换谁能咽下这口气?
可马老当时硬是忍住了,只用一个冷淡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这份涵养这份气度,才是真正的大师风范。
这件事在圈内掀起轩然大波,网友们都在猜测马老拒绝握手的真正原因。

直到多年后马三立的儿子马志明终于坐不住了,决定说出这其中的真相。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事儿压根就不是什么个人恩怨。
马老对春晚一直心存感激,甚至从没计较过姜昆的那些无心之过。
那天拒绝握手也不是因为生气,而是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原来啊马老一直觉得自己的表演风格跟春晚这个舞台有点/"八字不合/"。

你想啊马派相声最讲究的就是接地气,像街边卖煎饼的大爷,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小贩,这些市井百态才是他的灵感源泉。
可春晚这个舞台,讲究的是大气磅礴,时间上还得掐着点来。
一个十几分钟的段子硬是要压缩到三五分钟,这不是要了老艺术家的命嘛!
马老觉得这样改来改去的,就像把一道满汉全席硬生生改成了快餐。
这种为了迎合观众口味而牺牲艺术本真的事,他是说什么也不干。

春晚节目组其实一直都没放弃,年年都派人去请马老。
可马老每次都婉言谢绝,就是这么倔强。
在他看来与其为了舞台效果而牺牲作品的完整性,不如干脆让位给年轻人。
这才是那次/"拒绝握手/"背后的真相。
说到底这是一个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坚持和执着。

不愿意为了迎合市场而改变自己的艺术追求,这份坚守才是真正让人动容的地方。
就这样马老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艺术理念,直到2000年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
这一年他被确诊患上了膀胱癌。
但即便是面对病魔,马老依然没有低头。
2001年他决定办一场特别的演出,为自己80年的艺术生涯画上句号。

那场演出成了无数相声迷心中永远的遗憾和感动。
台上的马老尽管身患重病,却依然神采奕奕。
他望着台下满座的观众,突然问了一句:/"我值得你这样做吗?/"
台下瞬间沸腾了,所有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值得!/"
那一刻多少人红了眼眶。

从天桥底下说书的少年,到德高望重的相声泰斗。
从寒风中卖艺的艺人,到全国观众心中的/"马爷/"。
马三立用一生诠释了他名字里的三个/"立/"字:立德、立公、立言。
他没有因为一时的委屈而改变自己,也没有为了名利而放弃追求。
有人说他太倔强,可正是这份倔强,成就了一代相声大师。

有人说他太固执,可正是这份固执,让相声艺术保持了最真实的模样。
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马老教会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追求。
不是赢得一时的掌声,而是对艺术永恒的坚守。
不是追求短暂的走红,而是默默耕耘一辈子。
这就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模样!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