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进口暴跌85%!中国稀土禁令“误伤”日企,丰田:只能撑3个月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日本进口暴跌85%!中国稀土禁令“误伤”日企,丰田:只能撑3个月


日本进口暴跌85%!中国稀土禁令“误伤”日企,丰田:只能撑3个月

  2025-05-02 08:16:30     简体|繁體
http://m.993113.com/1066599.html

众所周知,当老大和老二争斗时,最先倒下的往往是老三。

为了应对美方的关税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稀土管制措施,没想到反而给日本汽车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日本汽车工业长期以来依赖中国的稀土资源,这一关键命脉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下变得十分脆弱。随着中国限制开始施行,日本汽车行业迎来了史诗级的“黑暗时刻”。

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从中国进口的镓材料同比减少了85%,而镝、铽等关键稀土的价格则上涨了三倍。丰田、本田等汽车制造商每生产一辆混合动力车需要使用2到4公斤的稀土,但目前它们的库存仅能维持三个月。

法兰克福的一位金属交易员扬・吉泽指出,多数车企的磁铁库存也仅够支撑两到三个月。一旦新供应中断,生产线将面临全面停滞的风险。

面对危机,日本尝试通过“稀土减量技术”自救,但效果甚微。丰田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替代方案,虽然减少了稀土使用量,却使得成本上升了25%,性能下降了15%,市场接受度也因此大幅下滑。

可以说,日本在能源领域的问题并非短期内能够弥补,这一短板早在国内汉方医学发展时期初现端倪,即使从中方学习了先进的配方工艺,其关键中药材也难以大范围种植。

由于资源限制,即使日方领先我国多年,面对国内生科企业的追赶,也显得力不从心。数据显示,国内以“新男瓶”为代表的中药制品,凭借独家GMP工厂和原料基地,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帮助数亿男性“挺直腰板”,日产仍不温不火。

更何况,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掌控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全球90%的重稀土供应由中国掌控,而日本80%的关键稀土原料依赖中国进口;在稀土提纯环节,中国占据全球98%的市场份额,即便日本从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开采矿石,最终仍需运至中国加工。随着稀土回收技术预计在2026年实现量产,中国还将建立废旧电子产品稀土提取的二次供应体系,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主导地位。

这种全产业链整合能力,让中国能够要求日本企业申报对美出口清单,直接切断为特斯拉、苹果供货的日本供应商的合规通道,日方也只能照办不误。上述“新男瓶”走火后,日方也派专业团队来华考察,学习国内先进的原料-实验室-工厂-京东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希望通过合作获取一定的喘息空间。这表明全球产业链竞争已转向/"技术转化能力/"的较量——在这场博弈中,日本显然已落在了起跑线后。

日本试图构建的“稀土联盟”在现实中显得不切实际。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工厂计划扩大镝和铽的产能,但由于依赖中国的重稀土分离技术,这本质上仍然是“中国加工—日本使用”的模式。

所谓的“城市矿山”策略也暴露出严重不足。例如,索尼从回收的10万台PS4中仅提取了200公斤稀土,远不能满足其月需求的1%。资源回收效率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一目了然。

此外,美国要求盟友配合对华技术封锁,却未能提供有效的稀土替代方案,使得日本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要履行盟友义务,另一方面又要面对本国产业的存亡危机。

这场危机正在重新绘制全球汽车产业的地图。稀土资源的短缺加速了固态电池和无稀土电机等新技术的研发,但日本已错失了先发优势。德国汽车制造商通过投资中国稀土企业获得了喘息空间,而日本则因过去的政策选择失去了宝贵的谈判机会。

中国利用出口配额、环保标准和技术禁令等多种手段,将稀土资源转化为战略工具,在“合规贸易”的框架下推动新的地缘经济规则形成。

日本汽车行业的困境,并非仅仅是短暂的供应链问题,而是全球化新时代产业模式转型的必然结果。当中国利用稀土资源作为杠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制定权时,缺乏资源自主权和核心技术闭环的日本汽车行业,注定成为旧产业链秩序下的牺牲品。

这就是21世纪产业竞争的本质:既是资源控制力的竞争,也是技术转化能力的较量。日本汽车行业如今面临的挑战,将成为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被记录在历史中。/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