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4月15日,陶留海带领团队成员采用“无人机+电动升降装置”带电作业方式,顺利消除500千伏济牡Ⅰ线中相大号侧耐张绝缘子串高压端1号子导线联板螺栓缺销子缺陷,保障了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作为国网河南超高压公司输电运检部带电作业技术专责,陶留海26年如一日深耕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领域,创新研发了多项带电作业关键技术,攻克了高电压等级线路带电检修难题。
追求卓越,精研细磨炼就过硬本领
1998年,陶留海从电力技校毕业成为一名送电线路架设工,一年后转岗成为高压线路带电作业工。所学热动运检专业与输电运维工作的不同和带电作业“高电压、强电场、高空作业”的复杂性给他带来不小挑战。为此,陶留海主动请教,白天扎根检修现场,晚上挑灯研读专业资料。

陶留海在1000千伏特高压长南线进行巡视。(罗浩/摄)
为提升技能、磨砺意志,陶留海坚持以赛促练,在实战中不断突破。在陶留海工作的26个春秋里,他经历过560余次超特高压带电作业的淬炼,逐步攻克了从500千伏到1000千伏、±800千伏再到±1100千伏各电压等级的技术难关,最终全面掌握了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核心技术。
2008年,陶留海入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批生产技能专家;2021年,他先后斩获第十五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输电线路专业首位首席专家;2023年,他被评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高压线路带电检修(输电)首席技师,把带电作业先进技术发扬光大。
勇于创新,攀登带电作业技术高峰
近几年,他带领团队与知名大学合作,运用无人机对500千伏杆塔的点云数据进行采集,深入分析等电位带电作业方式及等电位作业人员与邻近带电体、邻近接地体等距离的把控,通过融合三维建模与仿真分析技术,成功构建等电位带电作业数字仿真系统,实现了安全距离的动态评估与作业风险的智能辅助判断。

陶留海(左一)与同事一起使用无人机对线路进行巡视。(罗浩/摄)
4月1日,陶留海带领团队成员运用基于激光点云的带电作业数字化现场勘察及安全辅助技术,对位于山区的500千伏马嵩Ⅱ线108号杆塔处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及进出等电位进行推演评估。
在他的影响下,陶留海带领的团队先后完成1000千伏交流、±800千伏及其接地极线路、±1100千伏直流线路等带电作业实用化技术创新成果50余项,完成世界首次±1100千伏线路电动升降装置进入等电位作业,研制出世界首套±1100千伏带电作业屏蔽服等工器具,填补我国多项特高压带电作业技术空白,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发明专利23项、实用专利45项,研制的特高压Ω型电位转移棒、绝缘士字梯等工具在全国推广应用。编写论著16部,发表EI论文6篇,其他论文50余篇。
陶留海始终秉持“甘于奉献、潜心育人”的信念,积极为我国超特高压事业培育和储备人才贡献力量。他坚持采用“创新+实训”培训模式,积极开展导师带徒和技术帮扶。4月7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特级技师研修培训班正式开班,陶留海应邀授课,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骨干分享其扎根电力一线26年的创新实践与成果转化经验。

陶留海为徒弟讲解带电作业工器具使用方法。(罗浩/摄)
多年来,陶留海累计为新员工入职教育培训10000余人次,培养省级技术能手人才4人、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6人、技师10人。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高级兼职培训师,陶留海还承担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高压带电作业理论教学和实操培训,累计为全国20余省份培养特高压带电作业人员600余人。(王丹李璐)
编辑:林辉审核:孙振恒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