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彭媛媛实习生叶明学)7月1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举办“时令、时事与健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针对三伏天健康养生与疾病防治,专家结合广西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为公众提供了一套科学全面的养生指导方案。
三伏天一般在每年公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气候呈现“三高一低”特征,即高温、高湿、高热辐射和低风速。广西地处岭南,三伏天“湿热交蒸”的气候特点尤为突出,这种气候组合易对人体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成为多种疾病诱发或加重的关键因素。专家指出,三伏治疗可选择不同的外治疗法,如针刺、穴位埋线、穴位贴敷、艾灸法、温罐法等以调整脏腑,阴阳平和。其中“三伏贴”作为穴位贴敷法的代表,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达到阴阳平衡的效果。
针对老年人、儿童以及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三伏天健康防护,家庭要提高重视。老年人体温调节与心血管功能衰退,中医认为脾肾阳虚者更易受暑湿侵袭。专家建议老年人避免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外出,居家保持通风,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需定时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或淡茶水,出汗多时可加饮淡盐水;饮食上推荐生脉饮、酸梅汤等饮品,以及薏米赤小豆粥等健脾利湿食谱,同时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
儿童因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善,体表面积大且表达能力有限,更需家长监管呵护。如,三伏天期间,家长应严格规避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居室内温度控制在27℃~28℃,避免空调直吹腹部;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水,母乳喂养婴儿按需喂养即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食用荷叶粥等健脾食物,同时密切观察孩子精神状态与身体反应,警惕中暑或脱水迹象。
慢性病患者的三伏天管理强调“基础控制+加强防护”原则。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绝不能自行减药停药,同时增加血压、血糖等监测频率。避暑补水方面,心衰、肾病患者需咨询医生确定饮水量;饮食管理实行个性化方案,如高血压患者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控制总热量摄入。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可在中医指导下使用生脉饮、清暑益气汤等进行辅助调理。
此外,针对三伏天常见的亚健康症状,专家推荐壮医三气养生操、八段锦等传统运动,搭配葛根茶、荷叶茶等茶饮,并可到医院结合壮医火龙灸等外治法,通过“祛湿—解毒—通脉”协同作用改善体质,安全度过三伏天。

编辑: 来源: